常見問答
-
Q26: 本人曾有大腸息肉最後更新日:2015/8/26 8:00:00 大腸息肉指的是大腸腸壁上形成一個圓球狀突出於黏膜表面的病灶。而整個腸胃道中,從食道、胃、小腸一直到大腸、直腸都可機會出現息肉,而一般較常見於乙狀結腸與直腸。就大小而言,有的息肉小到一公分以下,也有大至十公分以上的。 息肉的病理型態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臨床上最常見的息肉,一般來說這類息肉較小,惡性變化的機率近乎零;第二類息肉稱為發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主要是大腸發炎引起的,本身不會產生癌變;第三類息肉為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腺瘤性息肉又可分為管性(tubular adenoma)、絨毛性(villous adenoma)及管絨毛狀腺瘤(tubulovillous adenoma)三種,此類息肉發展成惡性的比例最高,尤其是絨毛腺瘤性息肉。另外息肉愈大,轉化成癌症的比率也愈高。 大腸息肉一般來說沒有症狀,有時候會有排便習慣改變、直腸出血、腹痛等非特異性症狀出現,因此大多是透過大腸鏡檢查才發現。大腸息肉大部分是良性的而不是癌症,但隨著長時間的變化,少部分的息肉會演變成癌症,因此在飲食上應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取,多吃高纖維食物,另外多運動、多喝水並養成每日排便習慣,避免便秘。息肉切除後,建議最好每年定期追蹤檢查。一旦發現有大便潛血檢查陽性、血便、體重減輕、大便習慣改變、裏急後重等問題,最好盡快接受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Q27: 胃部不適最後更新日:2015/8/26 8:00:00 胃部不適是一個很普遍的症狀,常見的主訴包括胃脹氣、胃部灼熱感、胃痛等。尤其在現代繁忙的都市生活,壓力大,三戲g常無法定時定量,患胃病的人也越來越多。 一、胃部不適的原因 1.胃脹氣:我們在吃東西時,或多或少都會吞入一些空氣。當進食的速度過快時,或者一邊吃飯一邊講話,就會帶入較多的空氣,進而導致胃脹感。另外,有些食物比較容易產氣,易胃脹氣者應該避免或少吃,例如豆漿或糯米等。而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吃乳製品也會導致胃脹氣。 2.胃痛:胃部內層直接與食物接觸的部分是很脆弱的黏膜,所以如果吃了比較刺激性的東西,如冰品、油炸類、太酸或太辣的食物、年糕或粽子等不易消化之糯米製品等,都可能會直接刺激黏膜,進而引起胃部不適感。而三餐\不定時定量的人,也容易因為胃酸分泌不正常,進一步導致胃發炎或胃潰瘍。其他如壓力、情緒、菸酒、睡眠不足等等也都可能與胃痛有關。另外,胃部幽門桿菌感染,或是長期使用止痛藥及類固醇等藥物,因為會破壞保護胃黏膜的黏液層,也是胃潰瘍的常見原因。 3. 若你的症狀是胃部或胸口有灼熱感,甚至有喉嚨痛的現象,則可能是胃酸逆流導致。通常是因為吃得太飽,或吃完飯後短時間內就躺下休息造成;有的人則是因為胃與食道間的括約肌比較關不緊,或是有橫膈膜疝氣的病史,都可能造成胃酸逆流。三餐\宜吃七八分飽,吃完飯最好可以散散步,避免抽菸、咖啡因、以及太甜的食物。 二、胃部不適的處理方式 若您可明顯找到造成胃部不適的原因,且將原因去除後,症狀就自然緩解,那麼可以不必急著進一步處理,只要避開誘發因素即可。但若您的症狀已經是積年累月,甚至出現黑便、血便、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徵狀,那麼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趕快找胃腸專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
Q28: 呼吸急促最後更新日:2015/8/26 8:00:00 一、 定義:不正常、不舒服地感覺到自己的呼吸動作。 二、常見原因:呼吸急促可能由於下列原因中的任何一種所造成: 1.肺部疾病:例如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氣胸、氣喘、異物吸入或腫瘤。 2.心臟疾病:心因性肺水腫、急性心肌梗塞。 3.代謝性疾病,例如甲狀腺亢進,糖尿病酮酸血症。 4.急性貧血。 5.心理原因,例如焦慮或換氣過度(心因性呼吸急促)。 三、病史和症狀: 1.詳細的病史是必要的:請您要注意發作的速度,有無任何伴隨的症狀,發作前有無發生什麼事件,和有無其他相關的疾病。 2.可能合併症狀: (1)肺炎:咳嗽、多痰、發燒、最近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 (2)慢性阻塞性肺病:有慢性咳嗽的病史和抽煙的個人史。 (3)氣胸、異物吸入:急性發作,要追溯病史。 (4)心因性肺水腫:端坐呼吸、夜間陣發喘息、夜尿、下肢水腫。 (5)急性心肌梗塞:胸痛、冒冷汗。 四、徵候: 1.請您注意是否有發紺(嘴唇或舌頭),四肢是否有杵狀指、水腫,同時要仔細觀察痰的顏色等。 2.請您注意肋骨支架的活動,並看看是否有頸部淋巴腺種大。 五、相關檢查: 1.胸部X光:要注意是否有氣胸、肺栓塞、急性肺水腫、肺炎、肋膜積水、腫瘤或心臟擴大。 2.心電圖:要注意是否有急性心肌梗塞。 3.血球計數檢查:貧血會導致氣促,肺炎會有白血球增多。 4.肺功\能檢查:鑑別阻塞性或限制性肺部疾病。 六、參考文獻: 1.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家庭醫師臨床手冊。台北市:家庭醫學會,2002:56-59。 2.Sanjay Saint, Craig Frances: Saint-Frances guide to inpatient medicine. Williams & Wilkins, 1997: 101-104. 3.Rachael Hough, Iftikhar Ul Haq: Internal medicine. Mosby international Ltd, 1999: 9-13.
-
Q29: 家族中有人罹患乳癌最後更新日:2015/8/26 8:00:00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十大死因仍以惡性腫瘤居首,已連續33年高居國人死因首位,而女性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之間,約為每十萬名婦女178-188人。死亡率則為17.7(每十萬人口),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近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而國人乳癌好發年齡約在40-50歲之間,較歐美國家的好發年齡約提早十歲,顯示國人的乳癌與遺傳的關聯可能較歐美國家來得密切。 當家族中有人罹患乳癌,例如母親、姐妹中若有人得到乳癌,則其罹患率會比一般婦女高出二至四倍,尤其是停經前而兩側均有乳癌時,則其家族的婦女罹患乳癌的機率更高。在西元一九九四年,乳癌基因(BRCA1及BRCA2)的發現,揭開乳癌更深層的一面,近年來醫學上統計,如果在家屬中有人得乳癌,其一等親之婦女有乳癌基因之突變,則其得乳癌之機會高達百分之八十五;因此有家族遺傳病史的婦女建議可做基因檢驗,提供個人罹患乳癌或卵巢癌機率的參考。如果發現有BRCA基因突變,採用預防措施更可以大幅降低癌症風險。 鑒於45-69歲婦女為我國婦女罹患乳癌的高峰,因此,國民健康署提供45-69歲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請婦女朋友們定期接受檢查,以降低乳癌對您生命的威脅。
-
Q30: 小便異常最後更新日:2015/8/26 8:00:00 一、「尿液表面出現泡沫」的現象是否為蛋白尿? 蛋白尿定義: 成人每日尿液中蛋白質的排泄量超過150毫克就會形成蛋白尿。大多數蛋白尿是良性的。良性蛋白尿的常見原因: (1)脫水(2)情緒壓力(3)發燒(4)熱傷害(5)發炎(6)激烈運動 ◎ 常見原因說明: 1.暫時性蛋白尿 尿液試紙尿蛋白檢驗為「+/-」到「2+」,第二次試紙檢驗的結果為陰性反應,則此蛋白尿是暫時的。暫時性蛋白尿通常不會造成嚴重的腎臟病變,所以不需更進一步的檢查。 2.姿態性蛋白尿 常見於30歲以下的年輕人。每天尿蛋白的量少於2克,並只在站立時才會出現,躺臥時即回覆正常。發生原因不清楚,腎臟病理切片檢查為正常或輕度間質增生。姿態性蛋白尿病程為良性的,通常會隨著時間漸漸消失,對於這些人需要每年測量血壓和做尿液追蹤檢查。 3.單獨性蛋白尿 指有持續性蛋白尿,但腎弁鄍膨`,並且沒有其他明顯的疾病,血壓正常,而且尿液沉渣鏡檢也是正常。百分之二十的單獨性蛋白尿患者在10年後會出現腎弁鉦妤`,因此必須每半年追蹤一次血壓、尿液分析、和肌酸肝清除率。 ◎相關檢查: 完整的病史與詳細的理學檢查是很重要的,家族史和藥物史也很重要。您可收集24小時尿液來評估每日尿蛋白的排出量。對於有症狀或重度蛋白尿的患者,腎臟切片可以提供很多寶貴的資料。 二、血尿 (一) 定義: 指尿液中含有紅血球的現象。離心尿液分後,紅血球數目> 2-5個/HPF。 原因分類: 1.出血位置不同:排尿時前段出血,主要是尿道、攝護腺出血。後段出血,主要是膀胱頸出血,全段出血,主要是和腎臟疾病有關。 2.疼痛性血尿:結石、腎血管梗塞和細菌感染的腎盂腎炎、膀胱炎等。 無痛性血尿:如腎絲球腎炎、腫瘤等。 3.成人血尿最常見的原因依次是尿路感染、尿路結石和尿路腫瘤。 尿液呈現紅色或暗紅色時,並不一定是血尿,亦有可能是血色素尿、肌蛋白尿,或服用某些抗結核藥物及治療泌尿道感染之藥物等。有些食物中的色素(如甜菜、黑莓、胡蘿蔔、食用色素等),也會使尿液呈紅色。這時只要將尿液離心後以顯微鏡檢查, 能看到紅血球的,才是真正的血尿。 驗尿試紙出現潛血反應陽性而顯為鏡檢卻無紅血球,可能原因包括血色素尿或肌蛋白尿,尿液比重太小或紅血球太少,在低張環境下發生溶血破壞,鏡檢下見不到完整之紅血球。故偵側血尿應包括潛血反應及鏡檢兩者,無論何者呈陽性反應,皆應探求造成血尿之原因。 (二)病史:請您注意是否有以下情形: 1) 經常泌尿道感染,有無發燒 2) 單側腰痛,且會輻射到腹股溝部,可能是尿管結石或血塊阻塞 3) 近期有劇烈運動或外傷 4) 有出血異常或使用抗凝血藥物 5) 如果是年輕女性,必須先排除月經的可能。 6) 老人則要小心癌症。若持續性血尿,癌病的機會很高。 (三)相關檢查 1.尿液常規檢查:肉眼看不到的血尿可藉顯微鏡來找到。同時可發現尿液中是否有白血球數增高,以便排除泌尿道發炎。 2.超音波:查看是否有腎臟或膀胱結石。但對輸尿管不易檢查。 3.腹部X光 (KUB) :不是所有結石X光都照得出來,如尿酸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