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產前染色體與基因篩檢檢體的採樣方式
台中榮總婦產部研究醫師 陳雅芳
所有的準父母都希望腹中的胎兒是健康的。除了使用超音波的方式觀察胎兒器官以外,還可以使用母血唐氏症篩檢檢測來篩檢出胎兒染色體異常的高危險群,對於高危險群的媽媽,或是已知帶有異常基因者,我們會以一些侵入性的方式採取到胎兒的細胞,來確認胎兒染色體或基因是否異常。以下是介紹一些採取胎兒細胞的方式。
細胞游離胎兒DNA(cffDNA)
採取方式:抽取母血
它由胎盤產生,從懷孕四週開始可以從母血偵測得到,直到分娩後迅速被清除。
然而母血中的細胞多數是產婦的,從胎兒起源的只有3%至6%。要清楚分離母體與胎兒的細胞有困難,所以這個檢查主要是檢測不應該存在母親的遺傳物質,如,Y染色體序列或在RhD陰性婦女發現RhD基因。
有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或性聯遺傳疾病(在特定性別才會發病的遺傳性疾病)的家族用它來提早胎兒性別鑑定,也是有用的。但是,在一些國家,直接向家長提供胎兒性別測試,會引發棘手的倫理問題。
另外,使用cffDNA診斷單基因疾病的準確率是有問題的。
最近一種新的方法應用cffDNA來診斷三染色體綜合症,如唐氏症、艾德華氏症、巴陶氏症,或透納氏症。測試成果有90%的靈敏度(95%CI 60.6-99.5%)和特異性96.5%(95%CI 89.4-99.5%),但還是需要作絨毛膜採樣或是羊膜穿刺來確認染色體。
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GD)
採取方式:過程需要涉及體外受精胚胎(試管嬰兒),在受精卵發育成八個細胞階段時抽樣一個細胞。
夫婦若已知攜帶一種遺傳性疾病,懷孕過程要承受侵入性產前檢查(作絨毛膜採樣或是羊膜穿刺)和若結果為不好的時候接受終止妊娠的手術是痛苦的。所以許多人寧願選擇PGD。
進行遺傳分析同一天,只有檢測正常的胚胎植入子宮。
最常見的適應症是染色體異常,如染色體轉位(Robertsonian or reciprocal translocations),X-連鎖的疾病,或單基因疾病。
PGD已成功地應用於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如囊性纖維化),體染色體顯性遺傳(亨廷頓氏病)和X-連鎖的疾病(包括脆性X綜合徵和杜氏肌肉萎縮症)。
它無法排除鑲嵌式染色體(一個人身上帶有二個或更多不同的基因型)所產生的誤導結果(也許採樣的細胞正常,但剩下的7個細胞異常,又或者相反)。
另外,父母可以此方式選擇帶有相容血球抗原的胚胎,讓已罹患白血病或其他遺傳疾病需要骨髓移植的前一個小孩得到捐贈者,但也引起許多法律和道德的挑戰。
絨毛取樣(CVS)
採取方式:經由超音波引導,經陰道或腹部採胎盤上的絨毛
這是一種侵入性的診斷程序,在懷孕10週後至66天前施行。在第一孕期母血唐氏症篩檢結果為非整倍體的高風險時,可以做染色體確認。另外父母若帶有基因異常,可拿來確定胎兒是否帶有異常基因,如囊性纖維化和地中海貧血基因突變。透過熒光原位雜交技術的發展(FISH)和高度敏感的聚合酶鏈反應(PCR),父母可以先快速得到胎兒是否為三染色體21,13,18和性染色體非整倍體的檢驗結果。之後約3-4周可以有完整的組織培養染色體核型的報告。流產率上CVS和羊膜穿刺相當,然而,CVS在技術上比羊膜穿刺術困難,因此必須考慮操作者經驗是否充足以減少施作風險。
羊膜穿刺術
採取方式:經由超音波引導,經腹部抽取20-30ml羊水
它安全性高,技術上要求不高。
15週前做羊膜穿刺術的流產率及嬰兒馬蹄內翻足的比率,顯著高於15週後做羊膜穿刺術,所以建議在妊娠15週後施行。。羊膜穿刺術約增加流產率0.6%。在肥胖的婦女會讓羊膜穿刺較不易施行,也會增加之後併發症的機率。
檢驗報告方式和時間同羊毛絨毛膜採樣。
經皮臍血採樣(臍帶)
採取方式:經由超音波引導,經腹部直接從胎兒血液取樣臍帶,通常採取臍帶進入胎盤的位置。
它有較高的流產機率,在低風險人口的3%和在所有孕婦約7.2%。
此技術現在基本上只應用在治療子宮內胎兒嚴重貧血的輸血。
在嚴重的情況下,可用來評估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胎兒的血小板計數。
結論
發展的高度敏感性和特異性,又最小侵入性的染色體異常的檢驗方法是目前在積極研究的。所有的檢查和診斷方法有自己的特定風險和好處,無法以一種方法替代另一種方法。最重要的是,家長對於檢查有充分的了解風險性以及檢查的極限性。
是否有染色體缺陷的胎兒都有必要終止懷孕?這個社會是否對於胎兒異常的包容度不夠?導致家長對於產前篩檢的結果但還是生下有缺陷的胎兒時無法接受?有缺陷的小孩也是會有精采的人生發展,我想這是準父母再決定懷孕前要多想想已經準備好包容這個小孩的一切了嗎?以及這個社會應該對有缺陷者更多包容和協助才是真正進步文明的社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