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訓練宗旨:
本部住院醫師訓練計劃乃建構於原有訓練計劃,臺灣骨科醫學會及各次專科醫學會骨科專科醫師訓練課程的規範下,訓練培養出具有獨立思考及醫療作業的能力之骨科專科醫師,同時在醫策會六大行醫能力內涵之基礎下,培養自我終生學習的精神,有效的溝通技巧,團隊合作的能力,和具備法律、醫學經濟及醫學倫理的知識,並藉由一系列融合本院核心價質(品質、愛心、創新)之整體教學, 培養成能以病人為中心之全人醫療之行為,從而發自內心為社會奉獻所學、嘉惠世人。
二、訓練對象:
凡持有中華民國醫師執照,對骨科醫學有興趣之人員,經本部甄選為骨科住院醫師者。
三、訓練目標:
以全人醫療、病人安全為中心之骨科基本訓練目標。重視病人骨科照顧及急診醫療為核心。提升骨科醫師訓練相關之疾病風險評估及處理流程。
(一) |
導入六大行醫能力的內涵:
1. |
病患照護能力(patient care):醫師必須具有同理心、憐憫心、有效率且適當的診斷病痛。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及臨終照顧。病患持續性的照顧,包括病史、理學檢查、臨床判斷、病情說明、術前評估、隨時完成病歷紀錄(入院記錄、病理記錄、出院摘要)、手術參與及術後照護。 |
2. |
醫學知識 (medical knowledge):醫師必須能運用已確立及發展中的生物醫、臨床及社會科學知識於病患照顧及醫學教育上。住院醫師亦必需學習了解各科重要疾病之解剖、生理、病理及相關之治療。並且亦包括手術適應症,手術前部位標定檢查,手術方式、可能造成的併發症及後遺症。 |
3. |
人際關係及溝通技巧(interperson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與病患及其家人或其他醫療照護團隊成員建立良好的關係,並維持暢通的溝通管道。尊重病人的權利,了解病患之社會,心理需要及隱私權。並適時給予病人及家屬溝通及解說。另外,應與醫療團隊成員及醫事作業人員和諧相處,保持合作。 |
4. |
專業態度與特質(professionalism):能表現出持續發展專業、合於高度倫理的行醫、尊重病患的多樣差異及負責的態度與特質。誠實、敬業、儀容整潔、尊循規範,並參與每週死亡及併發症病例討論會及醫療品質相關的研討會,適時說明及注重病人安全。 |
5. |
執業為基礎的學習與改進(practice-based learning and improvement)︰運用科學證據和方法, 從事研究、評量及改進病患的臨床照護。參與或報告於病例討論會、聯合討論會、病理討論會及參加各專業研習營。 |
6. |
醫療體系內的行醫(system-based practice):了解醫療體系內的資源及運作,包括健保、健康照護之專業人員並能運用相關知識改善醫療照護體系,使其發揮最大效用,做到全人照護。 |
|
四、訓練計畫執行架構:
骨科部主管、訓練計畫主持人、臨床導師、主治醫師、教學行政人員以及住院醫師等都清楚訓練宗旨與目標,不但認同訓練計畫的精神與內容、也了解本身任務及職掌。骨科部設立醫學教育委員會,依據衛生福利部認可之訓練計畫,妥善協調各教學單位、督導與討論訓練事宜、使計畫順利執行。
(一) |
會議:定期每半年召開會議,並利用不定時與住院醫師座談會,檢討住院醫師的回饋意見,以落實雙向回饋機制。 |
(二) |
考評機制:適當的評核方式:包括口試、實際操作、平時觀察、同儕或醫護人員意見、模擬測驗等,確實了解住院醫師是否達成該領域應具備之專業能力,並且制定及落實骨科醫師學習護照,有效鑑別住院醫師學習成效,且針對評估結果不理想之住院醫師進行補強訓練。 |
(三) |
骨科部醫教會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