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
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約每10000人發生一個,雖然只佔所有腦中風的5%,但它是特殊且嚴重的腦血管疾病。發病年齡較年輕,以45歲至65歲為最多,女性病患較男性多,它之所以嚴重在於常常無明顯的警訊即發生,使人無法預防,它的疾病致死率是所有腦中風最高。
原因:
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最主要的原因為動脈瘤破裂所引起,其他較少見的原因還包括腦內的動靜脈畸形破裂、頭部受傷、動脈炎、動脈剝離、血液疾病以致有出血傾向等。
臨床表徵:
1.突然間的很厲害的頭痛,合併頸部與背部僵硬與疼痛
2.嘔吐
3.畏光
4.意識障礙
診斷:
1.腦斷層掃瞄:在出血後24小時內,高達92%可發現蜘蛛膜下腔出血。
2.脊椎穿刺檢查:出血量不多時,斷層掃瞄可能看不出明顯的蜘蛛膜下腔出血, 安排脊
椎穿刺檢查,區別是蜘蛛膜下腔出血或是腦膜炎。
3.腦部血管攝影:是診斷顱內動脈瘤的最標準檢查,以查明是否動脈瘤破裂。
併發症:
1.再出血
2.血管痙攣:出血後4-14日最明顯,原本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以阻止繼續出血,但當
收縮太厲害時,又會造成腦部缺血,如中風一樣,使病人惡化。
3.水腦症(hydrocephalus)
4.癫癎
5.低血鈉
介入性治療:
1.腦動脈栓塞法預防再出血,如病患的腦動脈瘤如發生在後循環、或以前曾以外科手術治療者、或病患本身有其他狀況使其用外科手術治療時危險性較高者均應優先考慮以介入性神經放射線治療。但如病患的腦動脈瘤是意外發現、而且並未破裂、最大長徑又大於3mm的前循環腦動脈瘤,或巳破裂的前循環腦動脈瘤造成病患情況不佳者,則屬於可考慮使用介入性神經放射線治療。但如病患有已破裂的前循環腦動脈瘤又併發腦內血腫,或腦動脈瘤最大長徑小於3mm,或未經抗生素治療的感染性腦動脈瘤等則不建議使用介入性神經放射線作為第一線治療。
2.手術治療顱內動脈瘤-以外科手術夾除顱內動脈瘤是最有效減少再出血的方法,( level of evidence Ⅲ to Ⅳ,grade B )。early surgery或delayed surgery端看病人的臨床情況,一般情況較佳者可考慮early surgery ( level of evidence Ⅱ to Ⅴ,grade B)。wrapping或coating顱內動脈瘤或不完全夾除顱內動脈瘤,可能導致再出血的危險性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