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病科常規教學活動 (Teaching course of endodontic section)
星期
|
科 別
|
時間
|
教學會議
|
主持人
|
場地
|
一
|
牙髓病科
|
13:00
|
Case presentation
|
科主任
總醫師
|
口腔醫學部會議室
|
二
|
口腔醫學部
|
08:00
|
口腔醫學部晨會
|
部主任
總醫師
|
研究大樓會議室
|
三
|
口腔醫學部
|
08:00
|
口腔醫學部晨會
|
部主任
總醫師
|
研究大樓會議室
|
四
|
牙髓病科
|
15:30
|
Journal Meeting
(Combined) (每月一次)
|
|
臺北榮總牙科部會議室
|
五
|
牙髓病科
|
08:00
|
Literature review
|
科主任
總醫師
|
口腔醫學部會議室
|
牙髓病科住院醫師其基本訓練內容乃按口腔醫學部專業訓練項目分述如下牙髓病科(根管治療)之基本臨床訓練計畫:為時三至六個月
內容包括:
1. 參加口腔醫學部及牙髓病科之學術及文獻討論會,病例報告與讀書報告,並參與各種專題演講及相關繼續教育課程。
2. 負責每週之牙髓疾病討論會及病例報告題材。
3. 各類牙髓疾病之診斷及治療計劃擬定。
4. 牙髓病治療器械之使用及各種治療器械資料之搜集。
5. 學習各種傳統及手術性牙髓病治療之原則,理論,與治療程序。
6. 在指導醫師指導下可參加臨床研究,並發表文獻綜論或研究論文一篇。
初期訓練:為期3個月,除基本訓練外,特別加強:
(1) 養成無菌消毒與感染控制之觀念。
(2) 臨床工作成績及討論會成果,需接受資深醫師之審核。
(3) 臨床上完成一般之根管治療訓練,包括髓腔開擴,根管擴大與修形準備,根管沖洗上藥及充填。其最少要求為:
甲、單根管牙齒:20 顆。
乙、多根管牙齒:15 顆。
(4)手術性治療及其他
丙、覆髓術:5顆。
丁、根尖形成術(或生成術):2顆。
戊、牙根尖周圍手術或囊腫剝除:3例。
己、牙齒再植術:2例。
庚、失活牙髓漂白:1例。
中期訓練:為期3個月,除基本訓練及初期訓練內容外,特別加強:
(1)安排並統計科內每月工作量及預約出席率。
(2)熟習各種傳統與超音波,慢速轉動器械等原理及臨
床使用。
(3)熟習各種封填材料的技巧及臨床使用。
(4)應用所學理論技巧,完成根管治療訓練,包括髓腔
開擴,根管擴大與修形準備,根管沖洗上藥及充
填。其最少要求為:
甲、單根管牙齒:10顆。
乙、多根管牙齒:20顆。
(5)手術性治療及其他
丙、覆髓術:10顆。
丁、根尖形成術(或生成術):5顆。
戊、牙根尖周圍手術或囊腫剝除:5例。
己、外傷牙齒處理及再植術:5例。
庚、困難病例處理(包括鈣化,分離器械,穿孔修補
等):5例。
辛、活髓或失活牙髓漂白:3例。
專科訓練(Specialist training):
專科訓練著重在第四年住院醫師,住院總醫師及專科醫師之訓練:包括住院醫師訓練外,特殊訓練其項目分述如下:
根管治療之臨床訓練:為時二年:內容包括:
參加住院醫師以上專題報告討論會。
主持牙髓病科及相關科目之繼續教育及討論會。
主持動物實驗或臨床研究並發表論文。
負責實習醫師及資淺住院醫師之指導工作,並審核工作記錄表。
可選擇有興趣之科外進修,如病理,麻醉與耳鼻喉科等。
加強初,中期住院醫師之工作,並可使用顯微鏡,雷射等貴重及慢速鎳鈦修形器械完成根管治療,可學習單根植牙或根管內金屬植體。
第四年住院醫師訓練完畢,可參加住院總醫師甄試訓練。
專科醫師訓練以中華民國牙髓病學會所建議最低標準為參考依據。
(1) 非手術性之牙髓病治療:150-200 顆。(包含大臼齒 治療至少50顆)
(2) 手術性之牙髓病治療:至少10例。
(3) 牙齒外傷處理:至少5例。
(4) 根尖生成術或形成術:至少 3例。
(5) 難症處理:30-50顆。
特殊或高難度病例如:漂白,覆髓,30度以上彎曲根管,斷離器械,根管穿孔等。漂白之病例必須附有比色板的臨床圖片,覆髓者須附Bitewing X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