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傳統醫學部 > 衛教專區 > 衛教資訊 > 神經系統疾病

中醫治療坐骨神經痛

引用 (23)
更新日期 2024/5/10 9:49:39
點閱 28456

中醫治療坐骨神經痛

文:王琦嫻醫師


    所謂坐骨神經痛,是指一種順著坐骨神經走向傳導而下的疼痛症狀,此症在傳統醫學中隸屬於“痹症”的範疇。

 

症狀

    坐骨神經痛急性發作常先出現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硬感,不久疼痛就轉移到一側的下肢。下肢疼痛由腰部、臀部開始,向大腿後側,小腿外側及足背外側,呈「針刺」、「觸電」樣疼痛。彎腰、咳嗽、打噴嚏、大便時均可能加重,時間久者下肢無力,伴有小腿或足部麻木感。

 

病因

    坐骨神經來自腰椎,它由第四、第五腰神經根及前三條薦神經根匯集而成,由神經根匯聚而成的坐骨神經,經過臀部肌肉後在坐骨後側經過,由大腿後肌所覆蓋著直至膝部,然後開始分叉至小腿的各部分組織。在坐骨神經所經過的路線上任何的骨頭、肌肉、或其他的軟組織,如果出現錯位、發炎或退化,都可能直接壓迫坐骨神經而出現坐骨神經痛的現象。坐骨神經痛最常見的原因是椎間盤突出,除此之外,腰椎退化症、腰椎狹窄、腫瘤等原因也會導致坐骨神經受到壓迫而產生症狀。

    傳統醫學認為本病的成因多由於風、寒、濕邪外侵、跌仆閃挫或是年老氣血虛衰導致經絡運行不暢,氣血阻滯,進而產生疼痛。

 

治療

    中醫將坐骨神經痛較為常見的發病原因分為四種類型,針對不同之病因而進行以下治療:

1.散寒除濕法

臨床表現?發病前有受寒史,身體下半部酸痛或不靈活,數日後出現沿坐骨神經部位疼痛,疼痛多由臀部或髖部開始,向下放射到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和足背。在持續鈍痛的基礎上,可有陣陣刀刺樣疼痛,夜間尤甚,舌淡苔白膩,脈弦緊。治療宜散寒除濕,通絡止痛。方用蠲痹湯加減。  

 

2.活血化瘀法

臨床表現?下肢沿坐骨神經部位疼痛,屈伸不利,活動受阻,尤以夜間疼痛更甚,痛處拒按,或患肢麻木,舌紫黯,脈細澀。治療宜活血化瘀,通脈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  

 

3.溫陽益氣法

臨床表現?下肢疼痛經久不愈,肢體不溫,怕冷,患肢喜溫喜按,勞累後疼痛加重,常反復發作,舌淡苔白滑,脈沈弱無力。治療宜溫陽益氣,通絡止痛。用補陽還五湯加減。  

 

4.養血柔筋法

臨床表現?下肢沿坐骨神經部位綿綿作痛,時作時止,易抽筋,麻木不仁,伴隨面色蒼白,唇甲無光澤,甚則肌肉痿縮,舌淡紅,脈細弱或細數。治療宜養血通絡,柔筋止痛,方用芍藥甘草湯加減。

 

注意事項

1.注意姿勢:某些過度的彎腰動作或持久性不良姿勢,如彎腰提重物及駝背等,就可能引起椎間盤向後凸出而造成坐骨神經痛。

2.飲食宜忌:較為生冷之食物例如西瓜、水梨、葡萄柚、白蘿蔔等,應儘量減少攝取。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