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兒童癌症與治療近況
引用 (22)
2024/5/16 13:52:17
5800
常見的兒童癌症與治療近況
依人口的比例推算,台灣兒童癌症的發生率應與美國十萬分之八~十的兒童癌症發生率相當。(美國國家癌症中心統計,美國每年約有一萬兩千多名兒童罹患癌症)。事實上兒童癌症的種類與成人癌症並不相同;一般常見的成人癌症包括肺癌、胃癌、大腸直腸癌、肝癌、口腔癌等;女性則有子宮頸癌、乳癌等,大多是源自上皮細胞組織,由於長時間的接觸外界環境的有毒物質而使得上皮細胞組織惡質化所造成。
兒童癌症的細胞組織則多源自於中胚層、屬非上皮細胞組織,其種類則包括有血癌(白血病)、腦瘤、淋巴腫瘤、神經母細胞瘤、軟組織惡性腫瘤、腎胚細胞腫瘤等。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的資料顯示,血癌是台灣地區兒童癌症中發生率最多的,約佔所有兒童癌症的37%左右,其他依次是腦瘤佔20%,淋巴腫瘤佔8%,神經母細胞瘤佔7%,軟組織惡性腫瘤佔5%,威爾姆氏腫瘤(腎胚細胞腫瘤)佔3%,視網膜母細胞腫瘤佔2.5%。
由於兒童癌症多源自中胚層,對化療藥物反應良好,近年來在治療上已得到相當好的成效。根據美國國家癌症中心在西元2000年的臨床資料顯示,兒童急性淋巴性血癌的5年存活率己提升至80%以上,惡性淋巴癌78%,腦瘤65%,軟組織肉瘤71%;另外,生殖細胞瘤及威爾姆氏腫瘤也都高達85%以上;整體的兒童癌症5年存活率平均值為75%。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的統計;台灣整體的兒童癌症5年存活率平均值為80%以上。
目前引起癌症的原因雖仍未完全明瞭,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如抗癌化學藥物的研發,造血幹細胞移植等,使得兒童癌症的治療率已逐年提高。不過以抗癌化學藥物為主軸的治療,其所造成的副作用仍相當大;而且對部分惡性度較高的腫瘤,如MYCN陽性的第四期神經母細胞瘤、多次復發的血癌、惡性膠質細胞腦瘤等,治療非常不理想,因此醫學界也期望有一些新的治療方法能改善這些狀況。
由於基因分子生物學的發展與進步,目前已開啟了癌細胞的 ”標靶治療” 時代,臨床上最成功的案例就是慢性骨髓性血癌使用制癌蛋白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及第三型急性骨髓性血癌(APL)使用維生素A酸(all trans- Retinoid Acid)治療。所謂 ”標靶治療” 指的是只對癌細胞進行抑制或摧毀,對於正常的細胞則不影響,如此即可降低已往因治療所造成的併發症,進而提昇治癒患童的生活品質。當然 ”標靶治療” 如今仍在積極擴大研究發展中,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臨床突破。
目前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仍然是戰勝癌症的不二法門,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針對此點,特別提出了兒童罹癌的九大警訊,希望家長們能多留意自家的小寶貝。
(一)不明原因的發燒:若不明原因的發燒持續兩週以上。
(二)臉色蒼白:小孩無故臉色蒼白,唇及眼結膜較無血色。
(三)淋巴腫大:如於頭頸部、腋下、鼠蹊部出現淋巴腫大,尤其無壓痛時。
(四)不明原因的瘀青或紫斑:皮膚表面時常無故出現紫紅色出血小點或瘀青。
(五)脾臟腫大:以手按壓腹部之左上方脾臟部位,若觸摸出硬塊即是腫大。
(六)不明原因的疼痛:較小的兒童若無法表達時,可能出現跛行、不再願意走路或哭鬧不安等情況。
(七)不明原因的腫塊:孩子的腹部、頭頸部、眼球或皮膚表面有不明原因的腫塊且有變大的情形。
(八)眼球有異常的反射光:發現嬰幼兒的眼珠對光線產生不正常的白色反光時。
(九)出現神經方面的症狀:如不明原因的頭疼嘔吐、走路不穩或顏面神經麻痺等。
若發現上述任何一種徵兆時,家長應儘快地帶寶貝至小兒科或小兒血液/腫瘤專科門診,來做進一步的詳細檢查。
(資料參考 :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