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兒童醫學中心 > 教育訓練 > 兒童血腫科教學

兒童神經母細胞腫瘤

引用 (30)
更新日期 2020/4/8 11:26:05
點閱 34464

                             4.1
20180704
 

什麼是兒童神經母細胞腫瘤?

兒童神經母細胞腫瘤是交感神經系統細胞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產生突變而長出的腫瘤,這些神經節分布在身體的許多部位,65%的腫瘤源自後腹腔,通常從腎上腺髓質或交感神經節以腹部腫瘤形式出現,也會在胸部、頸部、骨盆或頭部發現。神經母細胞腫瘤是兒童第4種常見癌症,男生多於女生,50%在2歲以前發病,75%在4歲以前發病,90%在10歲以前發病。
 
兒童神經母細胞腫瘤的臨床表徵

神經母細胞腫瘤是一種生長快速的腫瘤,容易侵犯到骨髓、骨頭、肝臟、軟組織、遠處淋巴結、腦、皮膚、肺等,70%的病童在症狀出現前就已經發生轉移。臨床症狀視腫瘤部位而有不同,源自腹部可能有腹痛、水腎、便祕、腸道或膀胱功能異常。源自脊椎旁的神經節則會出現下肢麻痺、四肢無力、步態不穩的症狀。源自縱膈腔會導致呼吸困難。源自腎上腺素過度分泌,可能會引起高血壓、頭痛、潮紅、盜汗等。其他來自轉移部位的症狀包括:骨頭侵犯引起的疼痛,骨髓侵犯引起的貧血、侵犯到淋巴結引起淋巴結腫大,侵犯到肝臟引起的肝腫大,侵犯眼睛導致上眼瞼下垂、上下眼瞼附近之瘀斑(稱為浣熊眼,racoon eyes)等。

4.2

檢查及臨床分期

一、確認神經母細胞腫瘤常見的檢查包括:
(一)完整的病史收集與身體檢查評估。
(二)抽血檢查:包括全血球計數、生化檢查等。
(三)收集 24 小時尿液檢測 VMA:尿中兒苯酚氨(catecholamine)是腎上腺素分解後的產物,可做為診斷依據。收集尿液期間要避免部份食物,以免干擾測試結果:包括巧克力及其製品、香草類製品(香草冰淇淋、蛋糕等)、含咖啡因之飲料(咖啡、茶、可樂)、香蕉、蘋果、葡萄、柑橘類等水果及果汁。無法控制小便的病童可能需要使用尿袋或放置導尿管。
(四)腹部超音波、腎臟攝影、靜脈腎盂攝影。
(五)X光檢查:包括全身骨頭及胸部,確認是否轉移。
(六)電腦斷層掃描(CT)或磁振造影(MRI):包括頭部、胸部、腹部、骨盆腔等。
(七)Bone scan或其他核子醫學檢查如MIBG、正子造影等,主要確認是否有骨骼轉移。
(八)骨髓檢查:確認是否侵犯到骨髓。
(九)病理切片檢查:開刀取出一小塊腫瘤以確認病理組織。
 
二、疾病的分期可以幫助醫師決定治療計畫及了解預後:
第一期:腫瘤侷限在原發部位,可完全切除,沒有淋巴結轉移
第二A期:單側性腫瘤,無法完全切除,但未跨過身體正中線,同側或異側的淋巴結在顯微鏡下未受侵犯。
第二B期:單側性腫瘤,無法完全切除,但未跨過身體正中線,同側的淋巴結在顯微鏡下受侵犯,但異側的淋巴結未受侵犯。
第三期:腫瘤已跨過身體正中線,無法完全切除,兩側局部淋巴結可能已受侵犯
第四期:轉移到骨髓、骨頭、肝臟、軟組織、遠處淋巴結、腦、皮膚、肺等。
4S 期:指第一、二期一歲以下病人,雖已發生轉移,但轉移部位局限於骨髓、肝臟及皮膚

4.3

治療

近年來分子生物學的進步,可以檢測腫瘤細胞是否有 MYCN 基因異常放大,並根據病理組織判別腫瘤細胞的形態,再依據臨床分期、年齡等因素分成低危險群(low-risk)、中度危險群(intermediate-risk)、高危險群(high-risk),給予輕重不同的治療,包括手術切除、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自體骨髓移植等。

4.4

一、低、中度危險群的治療:大多數僅需要手術切除即可,腫瘤的部位若沒有侵犯到重要器官或大血管,儘可能將腫瘤切除乾淨,若仍有殘餘腫瘤,需再加上化學治療或局部放射線治療,待治療一段時間後評估腫瘤大小,再行切除。常用的化學藥物包括 VP-16、Carboplatin、Endoxan、Doxorubicin 等。
 
二、高危險群的治療:利用高劑量化學治療儘量將腫瘤減至最小最少量,儘可能將腫瘤切除乾淨,並合併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將腫瘤細胞清除,再佐以13-cis retinoid acid(13-順式維他命甲酸)誘導分化可能殘存的癌細胞。常用的化學藥物包括 Cisplatin、VP-16、Endoxan、Epirubicin、Oncovin、Adriamycin。
 
三、4S 期的治療:這類病人預後較佳,給予低劑量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以減少轉移部位引起的併發症,如肝腫大造成呼吸衰竭等。

四、放射線治療:局部照射使腫瘤縮小或用來減輕一些壓迫性症狀,如脊髓壓迫。
 
復發及轉移

對於罹患神經母細胞腫瘤低危險群的兒童,傳統治療相當有效;而對於高危險群的兒童,傳統治療通常一開始會有反應,但是有很大的機會復發,因為治療後殘存的少數癌細胞在各種檢查中很難以發現,要等到這些癌細胞又增生到相當程度時,病徵才會再出現。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