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於慢性咳嗽的治療
中醫對於慢性咳嗽的治療
文:林政憲 醫師
咳嗽是門診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原來是一種生理反射的保護性動作,可將呼吸道過多的分泌物或異物咳出體外,但如果咳個不停,由急性轉為慢性,常常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如胸悶、咽癢、喘氣等。免疫力較弱或敏感性體質的患者於季節轉換之際特別容易感冒,而很多時候當感冒症狀比較好了,還會留下斷斷續續咳嗽的後遺症,有的則是過敏性體質造成動不動就容易咳嗽的症狀,有的則是只有在夜晚睡覺時特別容易咳嗽。不論連續性或是間歇性的咳嗽,只要超過三個星期以上者,通常就是被稱為慢性咳嗽。咳嗽動作基本上是反射動作,當位於上下呼吸道的上皮,或心包膜、食道、橫膈膜及胃的接收器收到物理性或化學性的刺激,訊息流經傳入神經(迷走神經、舌咽神經、三叉神經或是膈神經)傳至位於延髓的咳嗽中樞,再由此中樞發出訊息,經由輸出神經(迷走神經、膈神經或脊髓神經)至運動肌肉,而引起收縮及咳嗽的動作。一般門診中最常見到慢性咳嗽的原因,不外乎鼻涕倒流、氣喘、慢性支氣管炎或胃食道逆流,但是需要進行胸部X 光檢查以排除一些重大疾病如結核病、肺癌、肺炎、支氣管擴張症等肺部實質病變。此外,已知有某些治療高血壓藥物亦可引起咳嗽的副作用,譬如血管收縮素轉化抑制劑這類藥物便常見乾咳症狀,治療的有效方法是停止使用此藥,改以其他降血壓藥物來取代。傳統中醫認為咳嗽的主要病機是形寒飲冷、內外合邪;而慢性咳嗽則多由急性感冒所誘發,病勢纏綿,與個人的體質狀況與生活飲食習慣大有關係。臨床上需要了解咳聲輕重與痰的特質作為中醫辨證要點:咳而聲低氣卻屬虛,宏亮有力屬實;痰清稀者屬寒屬濕,黏稠者屬熱屬燥;痰色白屬風、寒、濕,色黃屬熱;痰多者屬痰濕、脾腎虛,痰少者多為風寒束表或陰虛等。燥痰痰少難出,甚至無痰。基本的治則仍需宣暢肺氣,使肺的基本藏象之宣發與肅降功能維持正常,再調節患者平素的體質狀態,如痰濕體質者多有晨起痰多、咳嗽加重等症狀,則略佐陳皮、半夏等藥以化痰順氣;陰虛相火旺多有咳嗽陣作、午後較重等特質,則略加甘涼藥以滋陰清熱;氣虛多有咳聲低氣怯、勞累時咳嗽加重的特點,需酌加健脾補益藥。傳統中醫認為「五臟六腑皆令人咳」,臨床上也端視慢性咳嗽之疾病發展趨勢而訂定治療策略。
除了藥物治療外,也應嚴守下列幾點飲食宜忌:
1.多喝溫開水,以利痰液的咳出。
2.燒、烤、炸、辣、冰等刺激性食物忌食,以免肺氣正常的宣發與肅降功能受到刺激或干擾。
3.應禁煙,忌飲酒。
4.飲食不宜太甜,甜食容易生痰,讓咳嗽病情纏綿不癒。此外,正常的生活作息與充足睡眠可以讓體內臟腑機能能夠適度的調節休息,也是久咳不癒的患者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