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傳統醫學部 > 衛教專區 > 衛教資訊 > 新陳代謝疾病

糖尿病併發症的中醫診治

引用 (8)
更新日期 2024/5/10 9:37:08
點閱 4569

糖尿病併發症的中醫診治

  文:蔡嘉一醫師


一、糖尿病併發症治療的重要性:

       根據健保局統計,糖尿病治療花費佔全年健保總額 11.5% 以上,其中約 ¼ 用於血糖控制,而有 ¾ 用在合併症治療,可見糖尿病併發症值得吾人認真防治。

目前,糖尿病併發症治療尚缺乏根治措施。自從1921年發現胰島素以來,臨床上已經基本控制了糖尿病急性併發症的死亡率,但慢性併發症死亡率卻因患者的增多和壽命的延長而日益突出。據衛生署統計,從76年以後糖尿病持續為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五位。91年起位居國人十大死亡率第四位。事實上,十大死因中之中風、心臟病、及高血壓與糖尿病也息息相關。一般人都知道糖尿病患應該控制血糖,卻不知道糖尿病併發症才是最大的威脅。

 

二、糖尿病併發症的形成原因與分類:

    糖尿病患由於長期的高血糖、高血壓以及脂類代謝紊亂,對全身許多重要器官造成嚴重損害,在較長時間內緩慢發展,逐漸加重,因此稱為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由於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往往沒有明確的發病時間,可能在糖尿病確診時已發現有慢性併發症的存在。糖尿病的併發症中,大血管病變包含冠心病、腦中風以及糖尿病足部病變;微血管病變包含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皮膚病變以及糖尿病腎病。而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更是廣泛,它包含週邊神經的感覺異常(冷熱覺、有如踩在軟墊上、麻木、刺痛)、肌肉無力、姿態性低血壓、心悸、食慾不振、腹脹、便秘、頻尿、排尿無力、性慾減退、勃起不能、出汗異常。以上這些併發症對於生活品質都產生莫大的影響。  

 

三、糖尿病併發症的中醫觀:

糖尿病是自古就有的慢性疾病,古籍記載病症是『消渴病』。其併發症根據臨床表現不同又有不仁、麻木、痿症、痹症等名稱。其病理是燥熱偏盛,陰津虧耗。兩者往往互為因果。導致氣血虧虛、經脈枯竭、血脈痹阻。病變主要在肺、胃、腎三臟,尤以腎為主。也就是內分泌的失調。祛邪是治療本病的基本治則。本病的邪實,以瘀血阻絡及痰飲內停常見,故活血化瘀、化痰滌飲為治療本病的常用治則。中醫治療糖尿病併發症,主要著重於臟腑與經絡功能的調整,如四肢麻木刺痛感、游走性抽筋、視力模糊、容易流淚、容易頭暈、頭痛、健忘、胸悶痛、倦怠乏力及性功能失常等症狀的消減。  

 

四、臨床實例:

       以下是一個實際的病例:一位67歲的退休男性患者,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已8年,主訴四肢麻木有刺痛感以及冰冷感,伴有游走性抽筋;此外,他還有食慾不振,睡眠品質差,腹脹,便黏排不乾淨,舌質暗紅,苔白厚膩,脈弦滑等表現,經過辨證論治,發現是屬於氣滯血瘀夾痰濕的證型。於是以血府逐瘀湯配上溫膽湯加減治療,結果四肢麻木有刺痛感以及冰冷感的症狀大減,游走性抽筋已消失,在加上服用中藥治療三個月後,生活品質改善不少。

 

五、結論:  

糖尿病併發症的威脅,若能早期診斷,在組織尚未完全破壞時,仍有治療的機會,所以儘早診斷及治療是必要的。對於糖尿病併發症我們建議中西醫結合治療。根據病情的不同,採取中西醫合併治療應加以考慮,對於西藥不應停用。本院的診斷治療共同照護模式,即是以抽血、驗尿、視網膜以及神經學檢查,先行診斷其嚴重程度,再依據病情決定治療方針,配合充分的衛教宣導,才能創造糖尿病友最佳的生活品質。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