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的中醫復健治療
腦中風的中醫復健治療
文:林政憲醫師
腦中風是一類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存品質的疾病,其發病率、死亡率及致殘率都非常高,是目前世界上導致人類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在現代醫學的領域中,一般將由於各種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腦血流循環障礙性疾病,統稱為腦血管意外,或腦卒中,俗稱中風。大致可分為兩類:
1. 缺血性中風如腦血栓形成或短暫腦缺血發作;
2.出血性中風如顱內出血或蜘蛛網膜下腔出血。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證型多屬本虛標實,病因病機主要包括了氣血虛衰,肝腎陰虛,風、火、痰、瘀絡阻,而大部份此期的病程多發生於神經內科或神經外科的急性病房。中風給病人遺留下的各種功能障礙,多是神經功能缺損的表現。其嚴重程度和恢復的快慢,直接關係著患者的康復前景。中風患者肢體功能康復的最佳時間是在發病後的3個月內,這個時期進行康復可以加快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進度。半年後,康復治療恢復的效果和患者肢體功能恢復速度都將會降低,因此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保握時機採取中醫多種康復措施,包括藥物、針灸等可以使局部受損的範圍縮小,從而達到滿意效果。
一旦中風的急性期過後,意識大多恢復,遺留各種功能障礙,一般常見的後遺症有偏癱、失語;較大範圍或復發多次的中風,或體質虛弱如年紀大體力弱的患者,可兼有精神和智力障礙。這些後遺症也是由於血絡不暢,風痰瘀阻所致。因此,在辨證施治時主要採取補氣活血、通經活絡、祛風除痰、宣竅通絡等治則。臨床上區分主要證型如下:
- 正氣虧虛,脈絡瘀阻: 症狀常見包括患肢痿軟無力,縱緩不收,面色萎黃,口眼喎斜,語言謇澀,口角流涎,或見肢體麻木,小便頻數或遺尿不禁,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脈細澀或虛弱。治法以益氣活血,化瘀通絡的補陽還五湯加減為主。
- 肝腎虧損、筋骨失養: 症狀常見包括偏廢不仁,患側筋骨痿軟,足難任地,伴見眩暈耳鳴,虛煩失眠,面赤唇紅,舌瘖不語,舌質紅絳,苔少,脈弦細數。治法以滋補肝腎,壯筋起痿的地黃飲子加減為主。
此外,針灸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也是中醫治療中風後遺症的重要復健療法。針灸療法大致上可區分為體針與頭針。體針多取手足陽明經穴為主,輔以太陽、少陽經穴。上肢偏癱取曲池、外關、合谷、手三里等。下肢偏癱取環跳、風市、陽陵泉、足三里、懸鐘、絕骨、三陰交、解谿、崑崙、丘墟、太衝等,宜用補患側,瀉健側手法。頭針可取運動區、感覺區、血管舒縮區和語言區等。
整體復健過程中,除了中醫與復健的相關療法外,心理層面的支持也相當重要。患者只要有一點點進步,就應當給予充分肯定,就像小孩剛學走路一樣,一步一個腳印,耐心訓練。把異常行為恢復為正常的行為,是要經過艱苦的訓練,要持之以恆,指出有利因素,鼓舞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以改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