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骨科部 > 教育訓練 > 訓練內容

訓練內容

引用 (32)
更新日期 2025/4/7 16:45:11
點閱 14447

       骨科部在本院現行教學訓練編制下自2003年一月份起頒定升格為骨科部。目前骨科部設有關節重建科、脊椎科、骨折創傷科、骨病科、運動醫學科、手足骨外科六大次專科,分配病床59張,手術室5室。
所有教學主治醫師24名皆為骨科專科醫師,含副院長1名、含部主任1名、關節重建科主任1名、脊椎科主任1名、骨病科主任1名、運動醫學科主任1名、骨折創傷科主任1名、手足骨外科主任1名(由骨折創傷科主任兼任),主治醫師17名。皆參加過導師研習營及其他醫療品質和教學有關之研習營。
       本部對醫學教育有深切的認識及參與,保證優越的教育品質及病患照顧。並具備領導人才及資源,建立符合教育訓練需要的課程及學術活動必備的環境,定時檢討及評估教育活動的成果。

 
住院醫師訓練政策
(一) 住院醫師分年訓練計畫 (依照骨科專科醫師訓練標準規定) : 
1. 第一年住院醫師:接受骨科基本知識及技巧訓練,包括骨科病人病史查詢,身體檢查及特殊檢查,病人之術前準備及術後照顧,石膏之包紮及拆除,骨骼及皮膚牽引術,基本骨科手術技巧,骨科手術病人之處理,骨科各分科之認識。同時,定期骨科病歷討論、病房迴診、文獻研讀會。使住院醫師對骨科知識有初步之瞭解。外科方面包括外科加護病房照護、急診外科及骨傷科病人之處理。
2. 第二、三、四年住院醫師:進行骨科專業知識及技巧,及各分科之專科訓練以及基礎研究及臨床研究技巧,對科內各分科如關節重建、運動傷害、生物力學、脊椎骨科、骨病科、骨腫瘤、創傷外科、手足外科、小兒骨科等特殊診斷法、手術前後之照顧。住院醫師可在上級醫師指導下選擇研究題目、進行動物實驗或研究。
3. 第五年住院醫師:在此年完成骨科專科醫師之訓練在骨科手術中擔任第一助手並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可進行骨科手術,訓練對於主導手術之判斷、技巧,對骨科各分科有深一步的瞭解,在當月值班主治醫師指導下,負責骨科急診及會診病人之處理。本年住院醫師負責協助骨科行政工作之推行,骨科手術之安排,並負責對資淺住院醫師之督導及教學。
(二) 住院醫師的責任:
1. 住院醫師協助主治醫師的事項包括 :
(1) 手術前的評估及手術前的準備工作,包括pre- operation note手術及同意書簽署
(2) 非手術之外科病人的治療。
(3) 向病人說明治療計劃,手術的告知及同意書簽署。
(4) 參及協助手術的執行及手術後照護。
(5) 住院醫師必需提早進入手術室執行辨識、評估病人,以免延誤下刀時間。同時協助病患調整手術合適安全姿勢。
(6) 住院醫師參與手術必需完全了解病人的病史理學檢查的結果, 實驗室及影像檢查的結果, 治療計劃替代治療的方案及手術中的各項步驟。
(7) 當R1及R2值班時應有資深的醫師支援。當病人有重要變化成問題時,必須及時通知主治醫師處理。
(8) 住院醫師每晚至少一人輪值一次基本照護病例,以三天一班為原則,資深住院醫師輪值支援第二線。病患在病情上有任何重要變化,住院醫師都應即時告知上級醫師。
2. R1及R2:在主治醫師及資深住院醫師的指導下病患照護的責任:
(1) 基本病史及檢查之記錄。
(2) 病情變化病患之基本評估。
(3) 及時通知上級醫師有關病人重大病情變化。
(4) 繕寫入院病例摘要及每日醫囑。
(5) 每日進行主治醫師巡房前探視病人 (Pre-round) 。
(6) 每日巡房時以標準作業程序提供每日病人處置及病患病程記錄。
(7) 繕寫出院病歷摘要。
(8) 指導醫學院學生實際操作技術如導尿管、NG管的插入,IV管的置入 換藥病程記錄及醫囑的建立。
(9) 除非有特殊原因,務必參加各種臨床或醫療行政活動。
3. R3及R4:病患照護責任:
(1) 口述病歷,身體檢查,及繕寫病歷及每日醫囑。
(2) 對住院及急診病患執行病史及檢查記錄。
(3) 有關併發症入院、急診入院及會診的進一步治療處置。
(4) 每日進行主治醫師巡房前探視病人 (Pre-round) 。
(5) 處理每日病房巡房事宜,及必要時指導R1和R2。
(6) 協助總醫師處理病房事務。
(7) 在開刀房中協助主治醫師,並在主治醫師的指導下參與適度適當的手術。
(8) 除非特殊理由,否則應參與門診及行政事務。
(9) 參與醫學生之教學工作。
4. 總醫師之病患照護職責:
(1) 參與門診及行政作業。
(2) 在主治醫師指導下領導醫療行政。
(3) 安排資淺住院醫師於會議中及加護中心實地演練病患照護及指導住院醫師手術。
(4) 與主治醫師聯合指導、教學及評估R1,2,3,4及醫學生。包含主導教學活動及配合教育活動(程序技術教學) 。
(5) 主治醫師參與前應,總醫師最好先行討論評估過所有病患的處理。對簡單病情之病患,可以僅提供建議,但對較複雜病情病患應直接之參與照護。
(6) 學習次專科知識及技術,負責次專科照會,並參加例行訓練及教學活動。
(7) 在主治醫師指導下參與各種手術。
(8) 周詳討論醫療照護並完整記錄及存檔,如會診、死亡處理事項、事前處理及生前延長生命遺囑。
5. 總住院醫師之行政職責:
(1) 為醫學生及住院醫師分配手術室。
(2) 挑選病例於死亡及併發症會議中提出與主治醫師及住院醫師討論。
(3) 管理所有的排班輪值表。
(4) 擔任教學或病房總醫師,協助主治醫師指導見實習醫學生及第一年至第三年住院醫師primary care之病人,每天討論與輔導。此外參與夜間總值工作,協助統合並支援第一線醫療工作。
(5) 擔任總醫師輪值工作,協助如急診室或各病房之緊急會診或緊急醫療工作。
(6) 參加協助主持各次專科之教學活動。
(7) 各次專科訓練內容應按照各次專科所自行律定之核心課程相目,而所安排之照護病人疾病類型,亦需符合訓練計畫所訂之核心項目。
(三) 臨床教師督導: 如何精確及時的給予評估在臨床訓練中是非常重要的。住院醫師詳列其學成心得之回饋亦是評估中重要的一環。指導老師應於每位住院醫師輪訓時至少要交一份的評估紀錄。同時,住院醫師在完成訓練前應被告知表現評估結果。住院醫師考評應表格化以利存檔,為能使住院醫師了解學習是否達到期許及要求,書面考評回饋單應於住院醫師輪至下一科前被告知。每一份考評都應有指導老師的簽名,在訓練完成時留存。住院醫師若已知該考評亦應留下簽名。指導老師、住院醫師及計劃推行者都應將該評估表於訓練完畢的四星期內完成考評及回饋工作。
(四) 住院醫師導師制度:為了使住院醫師能夠適應及穩定接受訓練,骨科部特定設立了導師制度。將骨科第一年至第五年住院醫師皆分配有一位主治醫師擔任導師,並委請導師每月定期訪談一次,以利住院醫師反應工作情形,並注意其學習與生活等狀況。藉由這樣的關懷系統,能夠照應住院醫師日常生活及適應問題,減少因適應不良或無法舒壓而影響到醫療工作執行,也希望藉由導師制度能夠深入了解到住院醫師的需求,儘速將意見回饋,並做檢討及有效的改善,對住院醫師個人訓練成效及改進方向做具體的指引。第一年至第三年住院醫師導師輔導記錄表含護照填寫情形,臨床醫師之床邊教學、醫學倫理教學、病歷修改、是否指導醫療照護工作、各核心課程是否符合學習的需求、值班日數與照顧病患是否負荷過重及關心導生的生活與情緒等事項進行訪談,並予以協助解決學習上的困難之處。第四年與第五年住院醫師導師輔導記錄表,著重於次專科訓練計劃內容實施,此外並予以協助解決學習上的困難之處。
(五) 住院醫師意見信箱: 報怨及申訴可以得到合理公平處理。
 
師資資格及責任:

主持人以及教師負責的住院醫師行政及教育責任,包括:住院醫師遴選、教育、監督、商議、評估及升級等,並且對這些活動以及學術成果保持完整的紀錄。

(一) 計畫主持人 (陳昆輝): 有多年教學及行政經驗,對臨床教育以及行政有足夠經驗。確實負責主持計畫相關事務,包括:負責規劃住院醫師遴選,主導及擬訂專科對住院醫師的教育目標,制定並督導住院醫師對病人照顧分層負責的原則、知識、技能及態度等表現之評估制度,在必要時提供輔導,以協助該住院醫師面對工作執行及學習程序上負面影響的問題及與教師溝通以達完美教學的責任。 
學歷(大學至研究所) : 學士: 國立陽明大學 醫學系 (1985/10–1992/6) 
博士: 國立陽明大學 醫學工程研究所 (2007/10–2016/6)
經歷: 中榮民總醫院骨科部骨病科科主任 (2015/1–2022/10)
中榮民總醫院骨科部骨病科代理科主任 (2013/12–2015/1)
中榮民總醫院骨科部脊椎外科主治醫師 (2007/11–2013/12)
中榮民總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2002/8–2007/11)
中榮民總醫院骨科臨床研究醫師 (2001/6–2002/8)
中榮民總醫院骨科住院總醫師 (2000/7–2001/6)
中榮民總醫院骨科住院醫師 (1997/7–2000/7)
中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 (1996/7–1997/7)
埔里榮民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1994/6–1996/6)
國軍815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1992/9–1994/6)

中榮民總醫院實習醫師 (1990/11–1992/6)
現職: 中榮民總醫院骨科部 部主任 (2021/11 - 迄今)
教職: 專任副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學士後醫學系
兼任講師 靜宜大學資工系
兼任講師 弘光科技大學醫工系
臨床助理教授 國防大學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專科證書: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外專醫字第4183號
中華民國骨科專科醫師 骨專醫字1221號
(二) 教學主治醫師:所有教學主治醫師24名皆為骨科專科醫師,含副院長1名、含部主任1名、關節重建科主任1名、脊椎科主任1名、骨病科主任1名、運動醫學科主任1名、骨折創傷科主任1名、手足骨外科主任1名(由骨折創傷科主任兼任),主治醫師17名。其中滿三年之主治醫師共16名。每位教學師資至少加入一個次專科醫學會成為活動會員。教師皆具備臨床教學的能力,並參加過導師研習營及其他醫療品質和教學有關之研習營,支持訓練住院醫師的目標。在臨床治療方面不但有優良的醫術,並且在對病人的愛心及倫理方面也要力求完美,以作住院醫師的身教。遵守終身學習的原則,隨時更進步。定期參與部內的檢討會,檢討教學目標、執行及教學效果。
每位住院醫師含R1至R5皆指派有一位主治醫師級以上之導師,專門協助解決其日常生活與學習上之各類問題。
每位住院醫師輪訓至各次專科訓練時,皆會指派一位教學主治醫師,專門協助該次專科之學習上之各類問題。
所有師生比例皆按照教學醫院評鑑條文之相關規定。
 
訓練計畫、課程及執行方式:

       本部以輪訓方式提供住院醫師訓練。規劃中,第一年及第二年訓練主要是以術前、術後對病患照顧之知能及技能訓練和基礎骨科為主。後三年則著重於手術技能、骨科判斷力、決策力及領導力。藉由門診、急診、病房、開刀房實施之醫療工作,以及各種教學活動與學術討論會,完成骨科醫師之知識獲得與經驗累積。 訓練課程依據衛生福利部公告骨科專科醫師訓練課程基準,編列核心課程,依課程內容制定住院醫師學習護照,規範住院醫師於訓練年限之內,在主治醫師指導下必須完成各科之訓練內容及指標數量。 教學計畫均衡發展,包含社區醫學相關訓練、全人醫療、病人安全、醫療品質、醫病溝通、醫學倫理與法律、感染管制、實證醫學及病歷寫作等。學習如何在醫療糾紛事件善後處理情形。加強住院醫師對特殊或新興傳染病之認知、特殊或新興傳染病訓練課程之設計與規劃。

(一) 訓練時間:2006.04.14行政院衛生署衛署醫字第0950008139號公告,本課程訓練完成所需時間為5年。
1. 第1年:外科及骨科基礎訓練。
2. 第2年至第4年:骨科專科訓練。 
(1) 一般骨科 (含骨病及腫瘤、感染等):八個月
(2) 外傷學:八個月
(3) 關節重建:四個月
(4) 脊椎外科:四個月
(5) 運動醫學:四個月
(6) 小兒骨科:四個月
(7) 手足骨科:四個月
3. 第5年:骨科專科訓練、行政及教學總醫師訓練。
(二) 訓練項目(課程):依據專科醫學會所訂訓練課程綱要,擬定住院醫師專業訓練要求之學習核心課程。 
1.
一般骨科(含骨病、腫瘤、感染)
(1) 熟習骨病,如骨質疏鬆症、佝僂症、類風性關節炎的檢查、保健及治療。
(2) 骨骼肌肉良性及惡性腫瘤之臨床診斷方式、鑑別診斷、影像學檢查判讀、切片原則、治療方式及腫瘤追蹤項目及時程。在專科醫師指導下,施行腫瘤切片及腫瘤切除、重建手術。
(3) 了解感染的致病機轉,對骨髓炎、敗血性關節炎、細菌性關節炎、蜂窩性組織炎及壞死性筋膜炎的處置。
2. 外傷學 
(1) 大量傷患處理原則。
(2) 多重外傷病患的照護,包含術前評估診斷,術後照顧等,尤其重視合併他科疾病,如氣胸、血胸、腹部外傷或頭顱腦部受損病人之全人照護。
(3) 開放性骨折處置原則及方式。
(4) 一般骨折的診斷、治療、術後追蹤、復健功能評估。
(5) 截肢手術適應症及義肢輔具支架的使用。
3. 關節重建 
(1) 膝、髖、肘、踝…等關節的重建,包含全膝、半膝、全髖、半髖關節置換手術及關節保健,術後復健及功能評估。
(2) 退化性關節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類風濕關節炎等關節疾患的診斷及治療。
4. 脊椎外科
(1) 青少年先天性脊柱側彎及退化性脊柱側彎。
(2) 脊椎狹窄、脊椎滑脫、椎弓解離之診斷影像學判讀及治療。
(3) 脊椎外傷及脊髓損傷之急診處置及手術治療。
(4) 脊椎原發性腫瘤及轉移性腫瘤 。
(5) 脊椎細菌性感染及結核菌感染。
5. 運動醫學
(1) 常見運動傷害,如膝、踝、肘關節扭傷,韌帶受損、半月板軟骨、關節骨軟骨關節受損(OCD)之處置。
(2) 關節脫臼復位、固定、復健。
(3) 肩關節習慣性脫臼合併肩盂受損(Bankart lesion)修補重建。
(4) 在專科醫師指導下施行關節鏡檢查及治療。
(5) 前十字、後十字韌帶斷裂診斷重建及復健。
(6) 肩部常見疾患,如冰凍肩、肱二頭肌腱炎、鈣化性肌腱炎、旋轉肌腱斷裂、滑囊炎。
6. 小兒骨科
(1) 熟悉兒童常見骨科疾患,如髖關節發育不全(DDH)、股骨頭生長板滑脫(SCFE)、原發性股骨頭壞死(LCPD)、長短腳、下肢畸型、內八足、外八足、斜頸等處置。
(2) 小兒骨折及生長板受損之治療診斷。
(3) 兒童行走步態分析。
(4) 小兒腫瘤。
(5) 小兒骨髓炎及敗血性關節炎。
7. 手外科 
(1) 手部常見畸型,如多指、併指、手指畸型。
(2) 手部外傷處置,如斷指接合、局部肌皮皮瓣移植(此部分可至整形外科選修)、一般手指、手掌骨折內固定、外固定手術及石膏固定方式及原則。
(3) 手部常見腫瘤,如腱鞘囊腫、巨大細胞瘤、神經瘤等診斷治療。
(4) 門診常見手部疾患,如板機指(Trigger finger)、媽媽手(De Quervein's disease)、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肘隧道症候群(Cubital tunnel syndrome)等疾病,在專科醫師指導下施行局部麻醉、類固醇注射或手術。
(5) 手部術後復健及功能評估
8. 足踝外科
(1) 足部常見疾患,如大拇趾外翻、扁平足、空凹足、足內翻、足外翻、痛風、痛風石沉積等治療矯正。
(2) 足部骨折之診斷及治療。
(3) 足部腫瘤。
9. Milestone里程碑
依據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規範之Milestone(連結)里程碑計劃
(三) 住院醫師的手術分級制度: 在由主治醫師的指導之下,依各種不同等級的手術分配於不同年級的住院醫師主刀。使得住院醫師和主治醫師有所遵循,期使各級骨科醫師各職所司、各盡其責,發揮最大的功能。對於外科醫師而言,手術技巧是重要的一部份, 必須透過個人經驗及不斷的訓練方能愈趨熟練。本訓練計劃將依個人的能力及進步速度,提供足夠的手術訓練來累積經驗,進而訓練出合格的外科醫師; 並且亦教育外科需要一個基於病人持續照顧的原則。教職人員都是具有建立及維持在骨科的各個方面的學習環境。並具有各方面的經歷,及教學的興趣及能力,以及樂意貢獻時間及努力以維持教育計劃。同時允許住院醫師來主動參與治療他們的病人。主治醫師對於其個人的病人負有倫理及法律的責任, 以及住院醫師在參與照護他們病患中有指導的義務。基於他們對於直接觀察各個住院醫師的技巧程度及能力給予適當指導,漸進式增加住院醫師獨立判斷的訓練。因此指導的程度將視臨床病人的狀況以及住院醫師訓練階層而定。
(四) 臨床訓練項目: 
1.      除例假日外,主治醫師每天必需對住院病人迴診一次或二次,病房每兩週亦有迴診教學(含床邊教學),主治醫師迴診教學時應有分析病情及示範診療,對病情分析、診斷及治療方式詳實,增加接受訓練者對所照顧病人病情瞭解,並適時教導實習醫學生應考慮相關處置之專業素養,如醫學倫理及法律規範。其內容除記錄單上亦需要記載於病歷上。
2. 教師除主治醫師外,住院醫師亦實際參與教學,構成完整團隊學習。 主治醫師(總醫師)、住院醫師、實習醫師及專科護理構成一完整的醫療團隊 每位病人的問題團員都應全盤了解一起工作學習。
3. 下列住院醫師訓練項目為必要進行狀況。
(1) 各科訓練計畫具有各不同年級住院醫師之課程表及核心能力之要求,並有住院醫師個人之學習手冊,以記錄其學習狀況。於每次輪訓完畢,請指導老師與科主任查核並於訓練手冊上蓋職章。
(2) 門診、急診、住院輪訓時間之配置及執行。急診及住院輪訓符合專科醫學學會要求排班,每位住院醫師於住院輪訓期間,每月必需有一次與指導老師一同看診。 • 技術層面及開刀房之教學安排及執行: 手術室的教學: 技術層的教學及執行: 本部的住院醫師有定期舉行研習課程,另外本部亦購置手術練習模型,亦有訂定不同學習目標的課程。 • 新進住院醫師於職前受課及示範手術室的病人安全、儀器安全及感染管控。 • 住院醫師參與手術學習,手術技術層面的細節。
(3) 教學計畫均衡發展,包含社區醫學相關訓練、全人醫療、病人安全、醫療品質、醫病溝通、醫學倫理與法律、感染管制、實證醫學及病歷寫作等。學習如何在醫療不良事件善後處理情形。
(4) 加強住院醫師對特殊或新興傳染病之認知、特殊或新興傳染病訓練課程之設計與規劃。
4. 住院醫師學習內容:門診、急診及住診教學(含床邊教學)、病例研討、病歷寫作、醫學影像檢驗之傳授,有紀錄可查,足以了解住院醫師學習情況。教師落實對住院醫師及各項學習歷程紀錄給予指導與回饋。(指導老師考核每兩月一次)
5. 骨科門診:依本部規劃之次專科,將各次專科平均分布於每星期一至五之上下午,以方便民眾就醫時可依本身疾病需求掛到該專科之醫師,住院醫師可從協助中吸取臨床經驗。住院醫生跟隨主治醫師看診,學習問診、理學檢查、影像或檢驗結果判讀及病人回診的複查。也學習簡易的治療處置及門診手術。
6. 石膏教學:每星期一下午,於門診石膏室由資深醫師指導石膏教學,俾使見習醫師UGY、PGY及住院醫師學習各種包石膏的技巧。
7. 門診或病房病人數目及疾病類型適當,適合學習,每人每日照顧床數上限以15床(考量各科情況不同,故僅訂定上限)為原則,且值班訓練以每位住院醫師平均不超過3天1班為原則,每日均亦排主治醫師值班及總醫師值班。如有緊急狀況可直接呼叫。
8. 急診或重症加護訓練:在主治醫師或總醫師的監督指導下,住院醫師須定期在第一線面對處理急、重症病人。學習診斷、緊急醫療處置及後續治療照顧。
9. 會診訓練:在主治醫師監督指導下接受他科照會診療服務,詳細紀錄會診過程、結果並且追蹤案例。
10. 醫學模擬訓練:設有骨科專業技術訓練設施以提供手術模擬訓練。例如關節鏡手術訓練、植入人工假體與骨材的器械操作訓練。
11. 訓練住院醫師教導實習醫學生之有效辦法及指導監督機制執行
(1) 住院醫師每年(每季)參加研習營
(2) 住院醫師教導學習的教學記錄
(3) 住院醫師在教學部份除指導老師,主治醫師考核外,尚有實習醫師及醫學院學生的回饋意見。
12. 
住院醫師參必需與下列研討會或討論會 
(1) 晨會
(2) 臨床研討會
(3) 雜誌研討會
(4) 臨床病理討論會或骨科組織病理討論會
(5) 併發症及死亡病例討論會
(6) 且住院醫師定期於上述研討會發表報告,且主治醫師針對報告內容與住院醫師討論,且有討論紀錄。
13. 有病歷書寫加強住院醫師能力之教學活動,且主治醫師對病歷記載之評論、建議及複簽
14. 雙向回饋機制。(包含評估表單的設計、評估方式、評估內容與回饋方式). 落實雙向回饋機制,檢討住院醫師的回饋意見,進行持續的教學改進。並且落實骨科醫師學習護照。
15. 休假制度:住院醫師每兩週有一次一至兩天假日輪休,視各科狀況而定。依規定每年至少一週休假。
16.   為落實規定工時,每日值班後,一律補休至中午,補休時段,負責病人由代理人處理,並嚴格規定不准呼叫補休人員。
 
專科醫師訓練特定教學資源:
(一) 骨科部: 除各辦公室外,另有一間會議討論室,具有視聽音響配備可供晨會及研討會使用。會議室設有小型圖書館,隨時可供借閱查詢。
(二) 骨科病房: 骨科部設有醫療專科病房於75病房,醫療專科病房內設有小型會議討論室,內設有電腦、模具、投影機之螢幕,可供住診迴診教學討論使用:藉電腦及護理站的印表機,可以下載各種教學表單。並設有提供住院醫師及實習醫師訓練所需的值班室。
(三) 手術室: 第一醫療大樓三樓手術室設有4間手術室。
(四) 儲物櫃: 會議室及第一醫療大樓三樓手術室設有儲物櫃。
(五) 教學門診: 跟隨臨床教師門診訓練,學習骨科常見的疾病診斷、檢查與治療。
(六) 急診: 住院醫師在急診部資深住院醫師及主治醫師督導下從事醫療工作,如遇難以解決之醫療問題或醫病溝通情形,應即時連絡報告相關醫師妥善處理。
(七) 加護病房: 住院醫師得於主治醫師指導下,從事重症危急病人之醫療工作,並修得各種急救理論及措施。如遇疑難病例或危急情況難以處理時,應即時連絡報告相關主治醫師商討對策妥善處理。
(八) 生物力學研究室: 進行基礎及臨床研究。
(九) 骨折固定技能訓練室: 學習骨折固定的各式方法 (包括內固定及外固定器等)。
(十) 關節鏡技能訓練室: 學習關節鏡手術的基本操作及關節鏡技術的精進。
(十一) 圖書資源: 五年內骨科不同種類之書籍至少 60 本以上,骨科雜誌至少8 種以上。
(十二) 網路學習資源:
(1) e學習平臺:http://e-learning.vghtc.gov.tw/ctms/ctms.do。
(2) 圖書館:https://ermg.vghtc.gov.tw:8443/?WebMenuID=b5b57abe-17f4-4e6d-b3e3-6f2a880f33dc。
 
五.住院醫師評估:

住院醫師訓練有測驗評估機制,了解訓練成果是否符合該科醫師之專業要求(包含該科之專業技能、核心能力達成度、態度與行為)。

(一) 雙向回饋機制(回饋方式)評估住院醫師,並檢討住院醫師的回饋意見,進行持續的教學改進:
1. 360度多面項考核表:結合次專科學習重點與六大行醫能力要項,由臨床主治醫師、導師、教學總醫師、護理長,共同評核受訓住院醫師「六大行醫能力」。
2. 住院醫師六大行醫能力評估表。
3. 教學滿意度調查及整體教學滿意度意見調查:受訓住院醫師可於訓練期間以匿名問卷方式,針對各次專科之課程內容、上課方式表達意見,經教學委員會審視後,滿意度較低的科別需提出檢討。
4. 導師制度:住院醫師導師輔導記錄。
5. 申訴信箱。
(二) 用客觀評估辦法 (DOPS或Mini-CEX) 以確保教學品質:
1. DOPS:針對各次專科專屬之procedure所需注意的執行細節,設計實施遇。當遇到適合的案例時會由住院醫師提出後,再由臨床主治醫師或資深總醫師逐項評量。
2. Mini-CEX:在次專科學習中,針對遇到適合的案例時,於住院醫師自行提出,再由臨床主治醫師,評量受訓住院醫師次專科相關之醫療面談、身體檢查、臨床判斷、治療決定、諮商衛教等臨床技能。
(三) 測驗:口試或筆試評估 
1. 口試評估: 每年1-2次
(1) 評估前考生準備: 學習考核表及評估表,參與各項會議之紀錄,於各科之學習心得,導師指導記錄,參與教學及指導學生記錄。
(2) 口試委員: 骨科部主任、各科主任及主治醫師。
(3) 口試內容: 
一般醫學概念與基本臨床技能:對其所照顧病人之各種檢查結果之了解及判斷能力了解教學計劃執行情形及品質。
住院醫師病例個案報告。
抽選病例個案,做病史探問、身體診查、診斷及治療計畫。
2. 筆試評估:
(1) 住院醫師於各次專科應學習到的知識,判斷能力。
(2) 每科出5-10題於各科專科學習專業領域考題。
(四) 檢討改進: 
1. 定期每半年召開會議,並利用不定時與住院醫師座談會,檢討住院醫師的回饋意見,以落實雙向回饋機制。
2.
住院醫師學習補強機制:對訓練成果不佳之住院醫師,提供輔導與補強訓練:
(1) 根據住院醫師訓練評估結果及每年度專科醫師考照及格率,適時修正教學計畫。
(2) 針對住院醫師訓練的評估結果反應出學習較弱的環節,主治醫師會根據評估結果及住院醫師回饋的意見,調整日後的訓練課程及方式。

在本部各位醫師的指導下,近五年的骨科專科醫師考照率達100%。

 


download

附件檔案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提供ODF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

This website provides users with different formats of documents. Please install the free and open software provided, if the document is in the “odf” format. You may also open it with your customary software.

• 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Milestone - New.pdf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