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常見檢查之介紹
引用 (122)



一、慢性腎臟病的偵測
- 腎臟病可以用直接或間接方法偵測
- 直接偵測: 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和核子醫學掃描或腎臟切片組織檢查。
- 間接偵測: 尿液檢查及血液檢查得知腎臟損傷。
二、尿液檢查
- 最簡單、快速的方法
- 目的在檢測有沒有「蛋白尿」,健康成人每天尿中蛋白質排出量應≦ 150 毫克
- 其中,白蛋白每天排出量應為≦ 30 毫克,故每天尿中蛋白質排出量大於150 毫克,就稱為蛋白尿(proteinuria)。
- 尿液檢查方式包含
- 單次尿液檢查:採用方法以晨間中段尿為佳,可測得蛋白質(蛋白尿)、紅血球(血尿)。
- 收集24小時尿液檢查:將一天24小時所排出的尿液收集起來,測得一天蛋白尿排出的量或計算腎絲球過濾率,得知腎臟的功能。
三、血液檢查
- 檢查項目主要有尿素氮和肌酸酐(正常值0.7~1.4mg/dl)。
- 數值越高代表腎功能越差。
- 尿素氮容易受到其他狀況影響數值,如脫水、服用利尿劑、腸胃道出血、感染、食物攝取等。
- 因此參考肌酸酐數值較為準確,肌酸酐是一種肌肉活動所產生的廢物,正常的腎功能可以排除血液中過多的肌酸酐。
- 當腎臟受到損傷時,血液中肌酸酐會越來越高。
四、其他檢查
- 腎臟超音波:目的是偵測腎臟是否有結構性問題,可以測量腎臟是否過大或萎縮,是否有腎結石或腫瘤。
- 腎臟切片組織病理檢查:又稱腎臟穿刺,屬於侵入性檢查,是診斷腎臟疾病最重要檢查之一,協助疾病診斷、用藥治療的方向及預後判斷,瞭解腎臟病變嚴重程度。
- 靜脈注射腎盂X光攝影或電腦斷層
五、檢驗項目
檢驗項目(中文/英文) | 正常數值範圍 | 檢驗項目說明 |
---|---|---|
腎絲球過濾率 GFR | ml/min/1.73㎡ | 評估腎臟功能,受年齡及性別影響。 |
尿素氮 BUN | 5-25 mg/dl | 易受飲食或藥物影響,須配合肌酸酐參考。 |
肌酸酐 Cr | 0.7-1.4 mg/dl | 腎功能受損時,數值會上升。 |
白蛋白 Albumin | 3.5-4.0 g/dl | 評估營養狀況。 |
血色素 Hb | 10-11 % | 了解是否貧血。 |
血鈣 Ca | 8.4-10.2 mg/dl | 過高會昏迷,過低易肌肉痙攣。 |
血磷 P | 2.5-4.5 mg/dl | 過高易造成腎骨病變、皮膚癢、血管鈣化。 |
尿酸 UA | 2.4-7.2 mg/dl | 易導致痛風性關節炎、腎臟病、腎結石。 |
膽固醇 Chol | <200 mg/dl | 過高易造成動脈硬化、冠狀動脈心臟疾病。 |
三酸甘油脂 TG | <150 mg/dl | 與喝酒、甜食過量有關,過高易急性胰臟炎、動脈硬化。 |
低密度膽固醇 LDL-C | <100 mg/dl | 不好的膽固醇,易使動脈硬化、阻塞血管。 |
血鈉 Na | 137-153 mEq/l | 代表身體內水份平衡狀態。 |
血鉀 K | 3.5-5.3 mEq/l | 過高會引起心律不整,甚至心臟停止。 |
糖化血色素 HbA1C | 糖尿病<7 % | 了解近三個月血糖控制情況。 |
空腹血糖 AC sugar | <100mg/dl 糖尿病70-130mg/dl |
過高會加速腎功能退化,及併發症發生。(過低亦會產生併發症) |
24小時蛋白尿 PROT | <0.15 gm/天 | 有蛋白尿代表腎臟有實質的受損,長期蛋白尿偏高,會加速腎功能惡化,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
隨機蛋白尿 UPCR | <0.15 mg/dl | 有蛋白尿代表腎臟有實質的受損,長期蛋白尿偏高,會加速腎功能惡化,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
微量蛋白尿 UACR | <30 ug/mg | 有蛋白尿代表腎臟有實質的受損,長期蛋白尿偏高,會加速腎功能惡化,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