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與慢性腎衰竭
引用 (27)



糖尿病的重要性
- 糖尿病是慢性腎臟病最常見的危險因子,
- 包括台灣在內,如美、日等國末期腎臟病的諸多原因中,40% 以上都是糖尿病引起
- 因糖尿病而接受透析的病人,預後也較其他原因來的差
- 更值得注意的,台灣糖尿病腎病變盛行率正逐年上升(2009 年為15.42%)
糖尿病腎病變危險因子
- 糖尿病腎病變的致病機轉相當複雜
- 血糖異常
- 年齡
- 糖尿病病史:愈年輕得糖尿病
- 性別:男性
- 腎絲球過濾率或血清肌酸酐
- 尿液白蛋白- 肌酸酐比值
- 收縮血壓
- 糖化血色素
篩檢與診斷
- 第一型糖尿病病人罹病五年後
- 所有新診斷的第二型糖尿病病人
- 每年應接受糖尿病腎病變篩檢
- 篩檢項目需包含
- 隨機尿液白蛋白、肌酸酐比值
- 血清肌酸酐,並估算其腎絲球過濾率
- 更要小心的,若合併血尿及其他腎臟病徵兆的糖尿病腎病變病人,接受腎臟切片與病理檢查,以排除其他原因
- 糖尿病病人身上的腎病變,可能有1/3並非糖尿造成 需要找腎臟科做進一步檢查
可能不是糖尿病造成腎病變
- 有下列的情形時,就要小心是否為其他腎病變:
- 未合併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腎絲球過濾率快速下降
- 快速增加之蛋白尿或合併腎病症候群
- 頑固型高血壓
- 多重尿液檢驗異常,如合併小便之紅血球/ 白血球或其柱狀體
- 或合併系統性疾病之全身表現
分期與病程
- 持續存在的微量白蛋白尿為糖尿病腎病變的早期特徵
- 此時期仍為可逆的
- 一旦進入蛋白尿期時,往往已不可逆
血糖的控制
- 糖化血色素控制目標為 7.0%
- 病人有低血糖風險、尤其是多共病症,或是有限的預期存活時間,則糖化血色素不宜控制低於7.0%
- 一旦病人腎功能已經惡化至中、重度慢性腎疾病時,病人的糖化血色素可能會低估病人的血糖值
蛋白尿之控制
- 建議有白蛋白尿(UACR≧30毫克/ 克)的糖尿病病人使用特別的降血藥藥物(ACEi 或ARB)
- 在沒有高血鉀、急性腎損傷等副作用下,ACEi 或ARB 可從低劑量慢慢往上調整到最大劑量
其他生活型態的調整
- 非藥物療法,以多面向生活形態控制為重點
- 飲食
- 運動
- 戒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