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痛風與慢性腎衰竭
引用 (35)



- 慢性腎臟病的病人,尿酸大多會上升
- 尿酸與痛風和腎結石習習相關
- 病人也常常因為痛風或腎結石發作,接受具腎毒性的止痛藥使腎功能更為下降
痛風
- 流行病學報告顯示自從 1980 年代開始,全世界痛風的盛行率與發生率都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 痛風的盛行率約為 1.2%
- 平均年齡約為 49.5 ± 14.8 歲
- 85% 為男性
痛風的促發因子
- 大量飲酒 (啤酒或高酒精濃度烈酒)
- 動物性高嘌呤飲食如紅肉、海產的攝取、
- 急性受傷、手術
- 利尿劑
- 體重增加
- 高尿酸:9倍風險
痛風的症狀
- 一般有人認為與女性分娩時一樣痛
- 分娩是痛一次,不過痛風則可能會反覆發生
- 「風」急性發作時
- 就像風一樣的快速
- 有時候,連風吹過時都會痛
- 原因:尿酸結晶與關節內造成發炎所致
尿酸
- 如果以超過6為高尿酸血症
- 臺灣約有70.2%的盛行率
- 來源
- 三分之一: 食物
- 三分之二:內生性的製造
- 細胞核、普呤
- 排出
- 三分之一: 腸道細菌分解糞便排出
- 三分之二: 尿液由腎臟排出
為什麼會高尿酸?
- 吃了太多含高尿酸的食物
- 內生性製造上升
- 腎排出尿酸不佳
尿酸結石
- 尿液中出現尿酸結晶/結石沉積於泌尿道
- 疼痛程度: 有人認為似女性分娩時一樣痛
- 臺灣一篇結石研究的分析
- 單純尿酸造成的結石,只佔3%
- 但是68%的結石,都含有尿酸
無症狀的高尿酸是否要治療
- 基本上,有症狀,是一定要治療
- 但是無症狀要不要治療?
- 尿酸每上升1,全死亡率上升3%,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10%
- 尿酸上升,是否會造成腎臟受損,臨床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
- 動物實驗上是可以看到相關性
- 高尿酸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與腎功能受損是有關係,但是否有因果上的致病關係,仍待更多的研究。
- 不需要立即使用降尿酸藥物治療
- 但並非不需處理,必須找出潛在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原因
- 降尿酸藥物的投予與否則未有全球一致的定論,需要由醫師及患者依據病患個人發展為痛風的風險因子及相關疾病 ( 如進行性慢性腎功能不全) 情形,共同達成臨床決定
尿酸與痛風的關係
- 尿酸是身體的物質
- 而痛風是一種疾病
- 尿酸並不全然與痛風可以劃上等號
- 三大觀念需要澄清
- 高尿酸的病人,有90%是終生不發作痛風
- 痛風發作時,有三分之一的人,血中尿酸是正常
- 高尿酸的病人身上發生關節炎,不一定必然是痛風性關節炎
臺灣治療痛風的指引急性發作之治療
- 需要消炎止痛,但是使用不含類固醇抗發藥止痛藥(NSAID)需注意其腎毒性
- 秋水仙素並不建議單一使用
- 類固醇使用上需小於1周 – 第三線用藥。
臺灣治療痛風的指引慢性治療
- 建議終生長期服用降尿酸藥物
- 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為首選(Allopurinol 安樂普利諾與福避痛Feburic)
- 另一類的藥物為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benzbromarone、probenecid 及 sulfinpyrazone – 腎功能不佳時效果不佳
常見食物含尿酸的量
結論
- 痛風或是尿酸腎結石皆很痛
- 痛風最大的危險因子即為高尿酸
- 高尿酸與痛風並非完全相同,需要進一步釐清
- 無症狀高尿酸要檢查背後可能有代謝症候群
- 不管要不要藥物控制
- 飲食的控制與運動都是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