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治療介紹
引用 (22)



血液透析
- 執行血液透析之前,須先建立血液透析廔管通路,使血液可順利進入透析器及送回體內。
- 將兩條穿刺針扎入病人手臂上的血管,然後連接血液迴路管組,以便將血液由血管中引流出來,並利用機器來持續循環。
- 血液經管組流出體外,進入透析器(人工腎臟) ,經過淨化處理後,再流回體內。
- 經由開刀將動脈與靜脈接起來,開刀後約1個月左右,待血管成熟才可使用,期間須配合手部運動。
人工腎臟
優點
- 清除廢物和多餘的水分
- 由醫護人員負責執行全程的透析治療
- 與其他血液透析病人及醫護人員,有固定及較頻繁的時間接觸 • 家中不必準備任何醫療設備及用品
缺點
- 每週需前往洗腎中心三次
- 固定的透析時段
- 每次治療都需要扎針
- 兩次透析之間,體內會累積大量廢物
- 透析治療後可能會覺得疲倦無力
- 飲食及水分攝取限制較為嚴格
- 需要施行手術以建立廔管
腹膜透析
藉由人體的腹膜當作半透膜來移除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和多餘水分
- 永久性導管植入:施行腹膜透析,需在腹腔內放入一條永久性的矽膠導管 (必須10-14天才可使用)
- 腹膜透析有兩種:
- 連續性可攜帶式腹膜透析(CAPD) —–手洗:自己執行:每日執行3-5次換液 一次30分鐘左右
-
- 全自動腹膜透析 (APD) —–機器洗:
- 機器執行,每日上機1次,一次8-10小時左右
- 利用病人休息/睡眠時間,自動執行完成整個治療週期
- 全自動腹膜透析 (APD) —–機器洗:
優點
- 殘餘腎功能的維持較久
- 無透析後不適症狀
- 飲食限制極少,可維持較理想的血壓和體液狀態
- 不需建立動靜脈廔管,不需扎針
- 貧血的程度較輕,輸血機會減少,經血液感染疾病的危險性低(B、C肝炎) 依作息和工作需求來調整透析時間,高度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 每月只需返院門診1至2次
缺點
- 永久性導管
- 體重可能增加
- 須有存放透析液的空間 感染的可能性
血液、腹膜透析比較
特性 | 血液透析 | 腹膜透析 |
---|---|---|
通路 | 動靜脈廔管 | 腹膜透析導管 |
方法 | 扎兩針 | 免扎針 |
時間 | 每週三次每次4-5小時 | 每日3-5次換液,每次換液約30分鐘 |
場所 | 醫院 | 家中或任何地方 |
執行者 | 護理人員 | 自己或家屬 |
時間 | 照醫院安排 | 自行調整 |
血中生化值變動 | 快速,變動大 | 緩慢,變動平穩 |
血壓 | 2天透析一次,透析前血壓偏高,透析後血壓偏低 | 持續緩慢脫水,血壓較易控制 |
貧血 | 有血液流失機會,較嚴重 | 無血液流失機會 |
飲食 | 限鉀、磷、鹽和水份,蛋白質適度(1.01.2gm/kg) 不限糖份(糖尿病除外) | 不限鉀、適量水份,鼓勵高蛋白質(1.2-1.5) |
治療時引起之不適情形 | 快速移除,易產生透析後不平衡症候群(噁心、嘔吐、痙攣、頭痛、高/ 低血壓) | 平穩地被移除,無痛苦或不適 |
感染可能性 | ◎血液感染B、C肝炎的可能 ◎廔管發炎 | ◎腹膜炎 ◎導管出口感染 |
生活品質 | 時間安排受限 | 生活品質較好 |
殘餘腎功能 | 無法保留殘餘腎功能 | 延長殘餘腎功能時間 |
腎臟移植
- 腎移植是一個將健康的腎臟植入人體內的手術,通常需要由外科醫師執行
- 腎臟來源可能是親屬或是剛腦死的捐贈者
- 如何照顧植入的腎臟
- 每日按醫囑服藥
- 按時回診
- 遵守醫師的指導
- 控制體重
- 注意手術後可能發生的問題,特別是在剛接受移植手術後的三個月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