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strom 症候群



Alstrom 症候群
網膜退化、神經性聽障、嬰兒期心肌病變、肥胖、
黑色棘皮症(AcN)、第二型糖尿病、肝腎功能異常
遺傳諮詢中心徐山靜主任
發生率: | 1959年Alstrom CH 首先報告,至1998年共發表37例,發生率不明,罕見。 |
病 因: | 隱性遺傳,ALMS1基因經由關聯分析,已定位於2p13。 |
症 狀: | 1.眼球:怕光,震顫 (5-15月),視力退化→失明。(8/8,21/22) |
2.心肌病變:心臟衰竭,2週-7個月。(5/8,18/22) |
|
3.聽力:神經性聽障,10歲或10-20歲。(6/8,5/22) | |
4.肥胖、糖尿病:嬰兒期發作,黑色棘皮,合併第二型糖尿病10-20歲。(7/8) |
|
5.肝功能:不良,2例。 | |
6.腎功能:腎炎,16歲以後出現異常。 | |
7.矮小:男性女乳症。 | |
診 斷: | 臨床表型,基因關聯分析,尚未發現突變。 |
治 療: | 症狀及支持性治療。 |
死 因: | 心臟、肝臟衰竭(6例:10歲-26歲,29歲,32歲),腎衰竭(2例:16歲,32歲),最老為41歲。 |
Alstrom氏症候群 (台中榮民總醫院遺傳諮詢員/簡淑&罕見疾病基金會中部遺傳諮詢員/鄭逸芬編譯) |
||||||||||||||||||||||||||||||||||
前言 Alstrom氏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於1959年由瑞典醫師C.H. Alstrom首次提出。此病隨病程進展造成嚴重的病徵,包括:視覺障礙、聽力喪失、糖尿病、心臟疾病、腎臟疾病、肝臟疾病等。此外,患童的智能是不受影響的。 |
||||||||||||||||||||||||||||||||||
致病機轉 屬體染色體隱性遺傳,於2002年確認此病的變異基因是位在2p13的ALMS1基因,確切的原因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
||||||||||||||||||||||||||||||||||
罹病人口
|
||||||||||||||||||||||||||||||||||
症狀 臨床表現有個別差異性,即使是兄弟姐妹其表現也有所不同。
|
||||||||||||||||||||||||||||||||||
診斷 診斷以臨床特徵為基礎。眼科檢查:評估視力狀況。聽力檢查:評估聽力喪失狀況。血液檢查:膽固醇、三酸甘油酯、葡萄糖、胰島素、肝臟酵素(GGT、 AST、ALT)、尿素氮、肌酸酐、電解質、尿酸等。心臟功能檢查:心電圖、心臟超音波等。泌尿系統功能檢查:尿液分析、腎臟超音波、膀胱超音波、腎臟切 片等。肝臟功能檢查:肝臟超音波、肝臟切片等。 |
||||||||||||||||||||||||||||||||||
治療 此病牽涉多種系統功能,需全面性的評估與治療。‧視覺障礙:畏光可藉由使用著色的鏡片改善。透過視障機構學習點字用法、手杖使用、盲用電腦運用。‧聽力喪 失:部分患者可藉助聽器得到改善。‧第二型糖尿病:可藉低糖低脂飲食控制、運動與口服降血糖藥物metformin改善。另一種降血糖藥物 glitazones可改善體內胰島素的敏感性,但心衰竭患者須避免使用。‧擴張型心肌病變:可藉血管收縮素酵素轉化抑制劑、利尿劑、毛地黃、β腎上腺接 受體拮抗劑等藥物改善心臟功能。‧血脂過高:可藉降血脂藥statins、fibrates改善。‧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低下症:由小兒新陳代謝科醫師加以 評估治療。‧泌尿系統疾病:某些患者需要以尿改流技術或自行導尿處理尿液殘留的問題。 |
||||||||||||||||||||||||||||||||||
預後 永久性視覺障礙與聽覺喪失將會持續進展。部分患者可能進展為第二型糖尿病。糖尿病與血中膽固醇過高將會增加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心臟功能受損若沒有治療,將導致疲倦與呼吸短促。某些患者可能因進行性的病程造成腎臟與肝臟衰竭。 |
||||||||||||||||||||||||||||||||||
預防 定期追蹤檢查,以期早期矯正治療。肥胖:建議每年以身體質量指數(BMI)評估體重,健康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有助於控制體重。 聽力喪失:建議於4歲後每年做聽力檢查。擴張性心肌病變:建議每年做心臟功能檢查,於5歲與10歲各做一次心臟超音波,之後每隔兩年追蹤一次。第二型糖尿 病:建議早於嬰兒時期即檢測空腹血糖濃度,於6歲做葡萄糖耐受性試驗,每年檢測血中胰島素濃度。泌尿系統疾病:建議每年作兩次尿液分析與血中尿素氮、肌酸 酐、尿酸、電解質檢查。肝臟疾病:建議每年檢測血中肝臟酵素ALT、AST、GG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