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腦中風中心 > 衛教專區 > 衛教常識

那些情況下不適合放置頸動脈內支架?

Cited (21)
Print圖片
Updated 2025/10/13 16:39:13
Hits 7463
頸動脈內支架置入術(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是一種治療頸動脈狹窄的微創手術,可以預防中風。然而,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接受這種治療。以下是一些常見「不建議放置支架」的情況:
1.解剖構造或技術上困難
頸動脈嚴重彎曲或扭曲(tortuous ICA/CCA)
→ 導管難以進入,增加栓塞風險。
主動脈弓或血管起源異常(如Type III arch、bovine arch)
→ 導引困難,增加手術風險。
病灶位於顱內段或遠端太高,導管無法安全達到
完全閉塞(total occlusion) 的頸動脈
→ 無法置入導絲或支架,且風險高。
2.血管病變特性
鈣化嚴重(heavily calcified lesion)
→ 支架可能無法完全擴張。
血管壁不穩定或潰瘍性斑塊(ulcerated plaque)
→ 操作時高風險脫落造成腦栓塞。
放射線誘發或外傷性狹窄(radiation-induced, traumatic)
→ 血管質地脆弱,可能破裂。
3. 臨床條件與全身狀況
對造影劑過敏或嚴重腎功能不全 → 無法使用顯影劑。
嚴重出血傾向或近期重大出血(例如腦出血、胃腸道出血) → 無法使用抗血小板藥物。
無法耐受抗血小板雙重治療(DAPT) → 例如:血小板極低或有需手術的高出血風險疾病
預期壽命短(<1年)或重度失能 → 治療效益有限。
急性中風中「大片梗塞」或「嚴重腦水腫」病人 → 支架可能引起再灌注傷害。
4.病灶與臨床狀況不符
若狹窄並非中風原因(例如病灶對側或血流補償良好),通常不建議置放。
無症狀性狹窄 <60% → 風險高於效益,不建議手術。

在決定是否適合進行頸動脈支架置入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頸動脈的具體解剖結構和狹窄情況、手術風險以及其他合併症等因素來綜合評估。如果不適合支架置入,醫生可能會建議其他治療方式,如藥物治療或頸動脈內膜剝離術。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