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婦女骨盆機能重建科 > 衛教專區 > 衛教資訊

多動少痛 - 運動對於慢性骨盆疼痛治療的幫助

引用 (12)
更新日期 2024/4/1 13:35:19
點閱 24350
「多動少痛」- 運動對於慢性骨盆疼痛治療的幫助
 
 臺中榮總婦女醫學部研究醫師 林家如
 
「醫生,我常常覺得下腹部不舒服,有一種悶悶痛痛、往下墜的感覺,看了很多科又檢查不出問題;該怎麼辦呢?」骨盆機能不良(Pelvic floor dysfunction)泛指一系列相關的症狀,包括骨盆器官(子宮、膀胱、陰道、腸子)脫垂、漏尿、排便問題,以及慢性下腹疼痛等。許多出現長期慢性骨盆疼痛症狀的患者,可能到處看過很多醫生,也做過了各種檢查,卻找不出特定原因,也不想一直吃止痛藥,這時該怎麼辦呢?
造成長期慢性骨盆疼痛的原因,可能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過去手術造成沾黏、過去曾發生骨盆腔發炎腹膜炎、間質性膀胱炎、腸躁症、腸胃道發炎, 或其他病變問題等。若是已經接受過各種檢查,排除婦科、泌尿系統、腸胃系統、或骨骼神經方面的病變,則也需考慮因為肌肉無力,或長期姿勢不良,造成的肌肉緊繃,形成疼痛觸發點(Trigger p o i n t),所導致的筋膜疼痛症候群(Myofasical pelvic pain syndrome)。
骨盆位在身體的中間,往上支撐著整個軀幹,往下連接腿部, 是許多姿勢和動作的重要樞紐,內在又包含著許多功能性的器官,連帶與膀胱、直腸的控制和性生活等都有相關。肌肉在長期的使用下, 拉伸或收縮時可能產生力道的不均,若外在又受到其他生理壓力或情志壓力影響,久而久之造成肌肉的無力、硬化、或疼痛,不僅影響骨盆功能,也會連帶影響到臀部、大腿、或腹部的肌肉。而產生的壓痛點也不只會造成的局部疼痛,常會牽連到下腹、會陰部、直腸,甚至大腿或臀部等;除了疼痛,也會造成一些刺激性的症狀,例如頻尿、尿急、尿失禁、排尿疼痛,餘尿感、便祕、或會陰部的搔癢不適。
因此,若能培養運動習慣, 加強骨盆底肌、核心肌群的訓練, 則能幫助調整強化骨盆底肌肉功能,對於下腹部的慢性疼痛、下背痛,或下泌尿道症狀等都能達到改善的效果。以下介紹幾個簡易能在家中進行的運動:
凱格爾運動:
藉由收縮提肛肌肉群,達到預防及改善應力性尿失禁症狀,和骨盆底器官脫垂的效果。
作法:收緊提肛肌群約5到10 秒鐘,再放鬆10秒鐘;重複收縮到放鬆的步驟約10到20次,時間約三至五分鐘,每日可重複做四到五個循環。在一開始施作時,最常遇到的困難是無法控制提肛肌正確的收縮,此時可以先坐在稍硬的椅子上,將一隻手掌放在自己臀部下, 手指輕碰會陰部,試著模擬排便時腹部出力的感覺(例圖一),感受運動的肌肉部位,再藉由反向收腹提肛,練習骨盆底肌的收縮。
關於凱格爾運動,坊間亦有許多不同姿勢作法的教學,都是為了去輔助感受提肛肌收縮的感覺。若已經掌握到正確的運動位置,則可以在坐下、站立、走動或是進行日常活動時,同時間進行鍛鍊。
瑜珈橋式抬臀運動:
作法:平躺雙腿屈膝,腳板踩地平行與臀部同寬,雙手平放在臀部兩側。調整呼吸吸氣時預備, 吐氣時讓骨盆上捲,維持雙側膝蓋平行,腳踩地讓臀部、大腿力量集中往上抬高,讓膝蓋、骨盆、到肩膀呈現水平一直線,持續三到五次深呼吸後,再從背部讓身體一節一節慢慢躺回地面,可重複八到十次。
瑜珈四足跪姿變化運動:
作法:以四足跪姿,將雙手和雙膝放在地面,手支撐在肩膀下方,與肩同寬,手指張開,指尖朝向前方;膝蓋在骨盆下方,讓髖關節和膝關節都維持垂直角度,使背部、腰部到臀部維持水平線,身體呈現一個ㄇ字型。調整呼吸,吐氣時慢慢將右手左腳向前後伸直抬起,到平行地面的高度:手部拇指朝上,往前伸直到肩膀高度;腳尖向下,臀部出力讓整條腿平行身體伸直,維持5到10秒,再將手腳放回地面,換另一側(左手右腳)的練習。
靠牆半蹲:
作法: 找一面穩定的牆, 讓背部從後腦勺到臀部,平平貼靠在牆面上,兩腳往前站半步至一步的距離,張開與臀部同款,緩緩下蹲,注意讓小腿和地面垂直,大腿與小腿之間的夾角度也不要小於90度。蹲下的時間可依個人狀況,從30秒到一分鐘開始練習。每次練習後稍做休息一到兩分鐘, 重複三到六次。
以上是四個簡單可幫助骨盆底肌肉練習的運動。除此之外在瑜珈、重量訓練和運動復健治療中, 也有許多可幫助骨盆和核心肌群鍛鍊的動作,可依個人需要諮詢更進一步的專業評估和建議。在進行運動前後,也需注意個人狀況,選擇安全的場地,做好熱身、保暖和水分補充。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