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泌尿醫學部 > 衛教專區

膀胱無力?淺談逼尿肌功能低下-張瓈文醫師

引用 (3)
更新日期 2023/7/27 11:36:40
點閱 4277
臺中榮總泌尿外科 張瓈文醫師
膀胱無力?淺談逼尿肌功能低下
 
A女士,70歲,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兩年前有一次小中風,目前恢復良好。來到診間抱怨反覆的泌尿道感染,頻尿,上廁所需要等很久,還需要肚子用力,晚上還需要常常起床上廁所,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了好一段時間。在診間立刻為她檢測了餘尿量,發現餘尿量竟然有200毫升。先控制好A女士的泌尿道感染後,我們安排了一系列的檢查,在尿路動力學檢查中發現,A女士的逼尿肌壓力很低,反而是都須用腹壓解尿,但也解不乾淨,尿流速也很慢。原來A女士是逼尿肌功能低下,但,逼尿肌功能低下是如何發生的?又該如何治療呢?
逼尿肌功能低下俗稱膀胱無力,根據研究發現,隨著年齡增加,盛行率也會上升,女性約是12%~45%,70歲以上的男性盛行率甚至可以達到48%。國際尿失禁醫學會,將逼尿肌功能低下定義為:“膀胱收縮力或收縮時間下降,以至於膀胱無法排空或是延遲排空”。 逼尿肌功能低下的症狀千變萬化,包含排尿症狀:尿流速慢、尿流間斷、排尿前須等待,以及解尿需用力等等;以及儲尿症狀,則常因功能性膀胱儲尿容積下降導致,包含頻尿、夜尿,甚至漏尿的情況發生。
造成逼尿肌功能低下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了老化、神經病變或受傷(例如:中風、巴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脊髓腫瘤、骨盆骨折等等)、糖尿病、膀胱出口阻塞,亦或是骨盆腔手術或放射線治療術後。診斷逼尿肌功能低下十分困難,在男性患者身上也常常與攝護腺肥大合併,混淆診斷。因此無法單用症狀或抽血驗尿來診斷,往往也需要做侵入性的尿路動力學檢查,經由測得逼尿肌壓力以及尿流速之間的變化,以及其他各項參數來獲得更正確的資訊。
逼尿肌功能低下的治療,和膀胱過動症相比,選擇少且反應不佳,保守治療包括定時排尿、重複排尿,以及腹壓解尿(於特定病患)。對於逼尿肌功能低下藥物治療包括副交感促進劑(parasympathomimetic agents)以及甲型阻斷劑(α-adrenoreceptor antagonists),但治療效果仍十分有限。其他治療還有神經電刺激electrical stimulation,肉毒桿菌Botulinum toxin注射,以及進一步之手術治療,仍非治療常規選擇。因此對於逼尿肌功能低下之治療反應不佳的病患,往往需要自行單導或是長期置放尿管。其他治療方式包括幹細胞療法以及各種藥物(Cyclohexenoic fatty alcohol衍生物,Neurokinin2 receptor agonists等等)仍在研究階段。若未好好治療的逼尿肌功能低下病患,可能產生各種的併發症,包括反覆泌尿道感染、膀胱過脹導致的漏尿、膀胱結石,腎功能下降等等惱人的問題。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