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遺傳諮詢中心 > 衛教專區 > 認識疾病

嬰兒型上行性遺傳性痙攣性麻痺 Infantile-onset Ascending Hereditary Spastic Paralysis; IAHSP

引用 (2)
更新日期 2022/10/14 17:01:45
點閱 505
兒童神經科吳珮瑜醫師/遲景上醫師/李秀芬醫師
民國111年7月4日
 
臨床表現
嬰兒型上行性遺傳性痙攣性麻痺,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臨床特徵為出生後一年內,病人之上運動神經元及下運動神經元發生漸進式退化。疾病初期,先出現下肢痙攣伴隨深部肌腱反射增強和持續的下肢陣攣,此症狀於七到八歲時由下肢延伸到上肢,隨著疾病進展,病人出現四肢癱瘓、失去行走的能力、吞嚥困難、構音障礙及眼球運動緩慢,但認知功能不受影響。
 
盛行率
盛行率不明,估計約百萬分之一。

遺傳模式
嬰兒型上行性遺傳性痙攣性麻痺,為一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致病基因位於體染色體上2q33.1的ALS2 基因。
 
致病機轉
ALS2基因所轉譯的蛋白稱為Alsin,Alsin 可在多種組織中產生,其在大腦含量最高,尤其是運動神經元。Alsin可以激活多種 GTP 酶的蛋白質,由Alsin 激活的 GTP 酶參與胞內體 (Rab5-dependent endosome)和粒線體運輸的調節、內吞作用、組織細胞骨架、抗細胞毒性及軸突和樹突的發育,對神經衝動的傳遞至關重要。因此,一旦ALS2基因發生致病變異就會使病人產生運動功能障礙。

診斷
可由發病年齡、臨床症狀、影像學檢查及神經電生理檢查輔助判斷,由基因檢測確定診斷。
影像學部分,在兒童時期,腦部核磁共振照影可能無異常;青少年期後,可看到大腦運動區皮質萎縮,內囊後肢 (posterior arms of the internal capsule)及腦幹兩側對稱性點狀異常訊號(bilateral punctate hyperintense signals)。神經電生理檢查,除了運動誘發電位(MEP)可看到上運動神經元退化(degeneration of the upper motor neurons);其他,包含體感誘發電位(SSEP)、肌電圖 (EMG)及神經傳導速度(NCV),在疾病初期皆為正常。
此疾病的診斷,需經由檢測病人基因組中的兩個ALS2等位基因皆出現致病變異來確診。

治療
以症狀治療為主。針對上運動神經元造成的肢體痙攣主要以抗痙攣藥物治療,配合復健治療減少攣縮,維持部分手部精細動作、語言及吞嚥功能; 另外,要追蹤病人是否有脊椎側彎或是髖關節脫位的情況。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