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簽署之作業機制
引用 (4)
轉寄

列印

最後更新時間:2018/9/21 10:40:37
點閱:3805
點閱:3805
![]() |
現行醫院對於各項同意書的簽署流程如圖一所示,在醫師診療的過程中,若涉及需要病人或家屬同意的醫療處置或行政作為,即會提供同意書並由醫護或行政同仁加以解說同意書內容及應注意事項,患者或家屬審視後無誤後即進行簽署,簽署後的同意書則進行歸檔,供日後調閱之用。 而同意書提供的方式一般分為: 1.由電腦系統輸入相關資料後再行列印出來。 2.提供印刷版的制式空白同意書。 但不管採取那一種方式提供給病人的同意書還是紙本的形式。 而紙本同意書的歸檔及調閱方式,若採用數位化處理的方式則是使用掃描器將紙本同意書掃描成電子檔案,放入檔案的儲存系統(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或購置檔管系統加以管理,而調閱上即由系統提供簡易的檢索介面提供後續檢索之用。 若非採用數位化處理,則將紙本同意書放入紙本病歷之中,隨病歷進行歸檔,日後有調閱需求時亦採用病歷調閱的模式,進行調閱。 |
![]() |
若將同意書改為電子化的方式來提供簽署,則需考量電子同意書的特性及電子同意書如何產生、病人或家屬如何審閱及如何簽署的流程,本研究提出的架構如圖一所示,並規畫相關的同意書進行系統實作,以驗證架構的可行性。 茲將此架構分述如下: 1.電子同意書的生成:生成的方式可分為二種,一是由醫護人員在診療的過程中在開立相對應的醫令時(如自費耗材),系統則會自動產生一份待審閱的電子同意書(如圖二中的(1)所示),或另一方式則由醫護人員由電子同意書系統點選相對應的電子同意書產生出來(如圖二中的(1’)所示)。 2.電子同意書的審閱:產生之後的電子同意書籍由行動裝置或固定式的同意書閱讀器,由醫護同仁進行解說,請病人或家屬進行審閱(如圖二中的(2)所示),審閱完畢後可在同意書先行註記同意,以利後續之簽署作業。若病人或家屬需求返家後與家人討論,則系統可將該電子同意書以EMAIL方式寄送,若病人真的無法以電子方式接受,再行列印紙本交付於病人或家屬。 3.電子同意書的簽署:針對已審閱並註記同意之電子同意書,則進行電子簽署(如圖二中的(3)所示),簽署方式可採電子簽名、指紋或使用健保IC卡等方式作為病人或家屬的特徵識別,而系統則將再記錄病人簽署的方法、設備(機號)、時間、地點等資訊做為後續不可否性的參數資料,並將該資訊置於電子同意書的參數段內。系統最後可選擇是否列印一份簽署後的同意書給予病人或家屬或是採用EMAIL的方式寄送簽署後的同意書。 4.電子同意書的歸檔:已簽署的同意書進行歸檔時,則利用醫院機構卡進行相關同意書特徵值的電子簽章(如圖二中的(4)所示),再行存檔以確保不可否認性,相關的技術描述如下節所述。 5.電子同意書的調閱:己存檔的電子同意書,未來則可透過系統提供各式的條件(如:病歷號、同意書類型、就醫日期…等)進行檢索(如圖二中的(5)所示),並可做同意書的不可否認性的驗證,以確保同意書的有效性,系統也可產生該同意書的電子副本或列印出來完整的同意書,供病人本身、代理人或相關機關(如:健保局、保險機構、檢調單位、法院…等)調閱之所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