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 > 就醫指南 > 醫師專長介紹

賴國隆醫師

引用
現在日期 2024/04/25
科別分類符號 醫師個人簡介
主治專長
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和乾癬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痛風、退化性關節炎、其它各種關節炎疾病。
*週三上午提供尊榮門診,依約定時間看診免等候,預約方式:(04)23592525轉83438 健康管理中心。
專業經驗
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痛風、退化性關節炎)骨骼肌肉超音波
特殊專業經驗:
1.超音波導引關節滑膜切片術
2.四十關節超音波檢查: 有效地早期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精準地掌握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活動度(逾2000人次之經驗)
3.五十二關節超音波檢查: 有效地早期診斷乾癬性關節炎(逾2200人次之經驗)
4.超音波診斷痛風: 此研究成果為2014年國際痛風診斷治療建議(Ann Rheum Dis 2014;73(2):328-35)和2015年澳洲紐西蘭痛風診斷治療建議(Int J Rheum Dis 2015;18(3):341-51)所引用
5.乾癬和乾癬性關節炎科際整合照護模式: 由風濕科和皮膚科共同門診照護,提供最完整的醫療服務
重要經歷/進修訓練
台中榮民總醫院乾癬整合照護中心副主任
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理事
歐洲風濕病醫學會(EULAR)高階超音波認證通過
台中榮民總醫院人體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委員
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彰化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雲林榮譽國民之家保健組主治醫師
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總醫師
台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專科證照
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風濕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過敏免疫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專科醫師暨指導醫師
台灣老年醫學專科醫師
教師資格
中興大學學士後醫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臨床副教授
研究興趣
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骨骼肌肉超音波
進行中之計劃
1.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診斷暨精準醫療計畫(五年期):超音波影像和生物標記之應用(計畫編號:CE18351A)
2.超音波評估類風濕性關節炎對恩瑞舒(abatacept)的治療反應(計畫編號:CE18291A)
3.超快杜卜勒超音波應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滑膜血流造影(計畫編號:CF19053B)
4.乾癬和乾癬性關節炎科際整合照護計畫:關節和血管超音波篩檢(五年期)(計畫編號:CE16265B)
代表作
(一)期刊論文
1.Kuo-Lung Lai, et al. What does power Doppler signal indicate in rheumatoid synovitis? A point of view from synovial histopathology. J Chin Med Assoc. 2018 Apr;81(4):383-386.
2.Bo-Chueh Hsu, Der-Yuan Chen, Hsin-Hua Chen, Kuo-Lung Lai*. Ultrasonographic pattern of supraspinatus tendon tear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mosan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2017;31:17-24.(通訊作者)
3. Yi-Da Wu, Hsin-Hua Chen, Yi-Ming Chen, Yi-Hsing Chen, Der-Yuan Chen, Kuo-Lung Lai*. The Potential Role of Vascularity Invading Bone Sign in Ultrasound Assess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mosan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2016;30(1):18-24.(通訊作者)
4. Lai K-L*. New Applications of Ultrasound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Journal of Medical Ultrasound 2016; 24: 129-131.
5. K-L Lai, et al. Tuberculous muscle abscess. Q J Med 2014; 107:683–684.
6. Kuo-Lung Lai, et al. Assessment of wrist joint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by quantitative two- and three-dimensional powe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Clin Exp Rheumatol 2014; 32(5): 674-679.
7. Lai KL,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ultrasound-guided synovial biopsy using SuperCore biopsy instrument: a case series study. Journal of Medical Ultrasound 2013;21: 132-137. (JMU 2013年度優秀論文獎第一名)
8. Lai KL, et al. Ultrasonography of Large-vessel Vasculitides. Journal of Medical Ultrasound 2012; 20: 72-78.
9. Lai-KL*, et al. Role of 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ng Gouty Arthritis. Journal of Medical Ultrasound 2011; 19(1): 7-13. (JMU 2011年度優秀論文獎第一名)
10. Lai-KL*, et al. Association of Chronic Urticaria with Rheumatic Diseases and Thyroid Autoimmunity. J Intern Med Taiwan 2010; 21: 277-284.
11. Lai-KL,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and autoantibodies in 164 Taiwanese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R.O.C. 2007; 21(1): 22-31.

(二)會議論文
1.Lai KL, et al. Ultrasound-aided diagnosis of psoriatic arthritis in biologics-naïve psoriasis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arthralgia. 2019年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年會(優秀論文獎)
2.Lai KL, et al. Echotexture analysis of L4 supraspinous enthesis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2018年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年會
3.Lai KL, et al. Powe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documented Rheumatoid Arthritis Relapse is Common in Patients on Biologics Dose Reduction. 2017年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年會(優秀論文獎)
#更多關於賴醫師的學術發表和討論,請上賴醫師學術部落格「Dr. Lai’s Ultrasound Research Center for Rheumatic Diseases」(google搜尋: drlai-usrcrd.blogger)
文章專欄
超音波於類風濕性關節炎診療之深層應用
賴國隆醫師台中榮總免疫風濕科

骨骼肌肉超音波最近十年來已逐漸普遍地使用於風濕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藉由其高解析力之特性,可以清楚地看見關節內部構造的異常變化,包括滑膜增生、充血、積液、軟骨耗損、骨皮質侵蝕、韌帶肌腱損傷和腱鞘滑囊炎等,是診斷關節炎疾病的利器,堪稱醫師的第三隻眼,也是風濕專科醫師養成教育必修的科目之一。在類風濕性關節炎(RA)方面,超音波的使用更是由來已久,國內專精於超音波的風濕科醫師對此皆已累積相當多的臨床實作經驗。超音波最厲害之處,在於能看見「理學檢查所無法發現的滑膜炎」,因為人的觸覺有其生理極限以至於常常無法摸出輕度的滑膜腫脹或積液,這時使用超音波便能幫助提早診斷。超音波也能看見「X光所看不見的微小骨皮質侵蝕」和共存的腱鞘滑囊炎,有助於區分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其他關節炎疾病(按:類風濕性關節炎較易出現骨皮質侵蝕、伸腕尺肌(extensor carpi ulnaris)和後脛肌(posterior tibialis)之腱鞘滑囊炎)。超音波可以導引關節抽吸和注射,大幅提高局部治療的準確性,避免讓病人受重複挨針之苦。
近年來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趨勢是:早期診斷、達標治療。若是在疾病早期(early RA)便能診斷出來並給予適當藥物治療,則達到疾病緩解之機會較高。但問題是如何能早期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超音波可否有幫助?三年前筆者曾以腕關節超音波為單一診斷工具,比較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非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差異,發現血流蝕骨徵象(vascularity invading bone sign)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很高的專一性(specificity 95.3%),具有診斷價值,惟其敏感度較低(sensitivity 52.1%),不能滿足「早期」診斷之要求。要早期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工具必須要很敏感,又不失專一性,今年台中榮總風濕科研究團隊建構以「四十關節超音波」配合「2010 ACR/EULAR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RA(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條件請參照文獻:Ann Rheum Dis 2010;69:1580–1588)」來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利用超音波能看見「理學檢查所無法發現的滑膜炎」之優勢,鑑定出兩側上下肢共四十處關節(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肩、膝、踝、庶趾關節)中有那些關節具有滑膜發炎,改進診斷條件中「關節侵犯」這一項的分數,可使診斷能力提升。實際應用四十關節超音波後發現,對於血清陰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即將轉型成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反覆性風濕症(palindromic rheumatism) 和發炎指數不高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特別有診斷上的幫助。
在達標治療方面,首先要了解疾病活動度的評估工具為何?以及依此評估工具所設定的治療目標是什麼?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評估工具是「28關節疾病活動度分數(DAS28)」,乃將壓痛關節數、腫脹關節數、紅血球沉降率和病人整體健康評量分數帶入公式計算而得。以DAS28<2.6作為疾病緩解之定義,成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目標。不過,DAS28易受非疾病因素影響,有客觀性不足的疑慮,故出現以超音波作為疾病活動度評估工具之倡議。台中榮總風濕科研究團隊以四十關節超音波方式,對每一個關節滑膜炎採半定量分級0-3 (半定量分級方法請參閱文獻: Ann Rheum Dis 2011;70:1995–1998),可得總分0-120作為疾病活動度分數。從三十七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實測發現,DAS28分數和四十關節超音波分數之間僅呈現低度相關,也就是DAS28分數和真實疾病活動度有落差,並非理想的評估工具。許多研究已指出,治療後達到臨床緩解(DAS28 <2.6)的病人,影像檢查仍可能發現亞臨床滑膜炎(subclinical synovitis),其日後還是有較高的機會產生骨骼侵蝕。我們的觀察亦發現,部分經生物製劑治療已達臨床緩解的病人仍有較高的超音波分數,顯非真正的疾病緩解。最後,文獻上多以能量杜卜勒(power Doppler)分數為0作為超音波緩解之定義,也就是沒有任何杜卜勒訊號存在於所有受檢的關節滑膜上。能量杜卜勒超音波緩解(PDUS remission)可望成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未來新的治療目標。
(本文刊載於2015年11-12月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會訊)
其他
(一)專書:
1.風濕科骨骼肌肉超音波技術手冊(力大圖書 2020/10)
2.「風濕病超音波圖譜(Ultrasound Atlas of Rheumatic Diseases)第二版」(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出版 2014年12月)之總編輯
3.「風濕免疫疾病骨骼肌肉超音波」(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出版 2011年12月),第15章

(二)專文:
1.超音波大幅提升乾癬性關節炎的診斷能力(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會訊2018年11-12月)
2.超音波在早期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角色(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會訊2016年8月)
3.關節病徵 超音波照得住(刊載於自由時報2010年11月17日)

(三)學位論文:
1.賴國隆,「醫療民事賠償訴訟的舉證責任分配」,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6月)

(四)Facebook粉絲專頁: 台灣風濕關節疾病教育中心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