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耳鼻喉頭頸部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 Neck
:::快捷選單
icon網路掛號 icon看診進度 icon即時動態 衛教專區 icon服務諮詢 icon交通指南 icon健康檢查 icon常見問答 該看哪一科
:::耳鼻喉頭頸部 > 衛教專區 > 概說耳部疾病

概說耳部疾病

引用 (31)
更新日期 2023/6/14 16:52:49
點閱 42156
急性中耳炎

好發於六歲以下嬰幼兒,是感冒的續發細菌性感染。 
症狀為發高燒及耳痛,幼兒若不會表達常以哭鬧不安、食慾不振、拉肚子等表現。 
治療應給予口服抗生素及止痛藥,若已積膿應做「耳膜切開引流」以排膿止痛。 
急性中耳炎治療不全會導致中耳積水。可以做聽阻聽力檢查來診斷。 


慢性中耳炎、耳膜穿孔

定義為「耳膜穿孔超過三個月以上」。
除少數是因耳膜受傷(如打耳光)引起,大多原因不明,多見於成人,猜測可能是和小時重覆感染急性中耳炎有關。 
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大都因耳朵流膿、重聽才就醫。
耳膜穿孔大多不會自癒,應以「鼓室成形術」(補耳膜手術)治療。


外耳炎

因游泳、耳朵泡水引起的細菌感染。
耳朵劇痛、流膿是主要症狀。治療應局部塗抹抗生素軟膏(或耳滴劑)及口服抗生素,並避免耳朵沾水。


耳癤(耳疔)

是外耳道毛囊因細菌感染而形成的腫痛小結節,大都是挖耳朵受傷引起的,是種局部性的外耳炎。治療同外耳炎。


中耳珍珠瘤

正式名稱是「膽脂瘤」,原因是外耳道之皮膚長進中耳腔,「角質層」堆積形成的。為特殊形式之慢性中耳炎,而非真正腫瘤。 
原因不明。可能和歐氏管功能不良,造成「中耳負壓」有關。
症狀主要為「持續性」耳朵流膿及重聽。用耳鏡可見耳膜上方有珍珠光澤狀腫塊。常伴有「邊緣型穿孔」或「上鼓室穿孔」。 
珍珠瘤有「侵害骨質」特性,會造成「顏面神經麻痺」、「乳突炎」、 「腦膜炎」、「腦膿腫」等可怕的併發症。故治療應及早做「乳突切除術」。


中耳積水

小兒急性中耳炎長期未癒,會形成中耳積水,造成「傳音性重聽」,影響學習、生活。可做「聽阻聽力檢查」判讀。 
症狀是耳脹感,甚至頭轉動時耳內有流水聲。若積水達半年以上未改善,影響聽力,建議以「中耳通氣管置入術」解決。 
成人不明原因的單側中耳積水可能是鼻咽癌的警訊。鼻咽癌病人放射治療後因耳咽管功能喪失,亦容易有中耳積水。 


突發性耳聾

症狀為單邊聽力突然喪失,伴有耳鳴、暈眩。
原因不明,可能因內耳受病毒感染或血管阻塞有關。
治療應在安靜環境下臥床休養,建議住院觀察。儘快給予高劑量口服類固醇是最有效方法。一般僅60%可恢復聽力。


耳鳴

幾乎所有外耳、中耳、內耳的疾病都可能引發耳鳴。一般分為「脈動性」和「非脈動性」兩種。 
「脈動性耳鳴」可能來自心臟血管、耳咽管或中耳腔的問題,可找出原因,大都可以解決;然而大部份的耳鳴是「非脈動性耳鳴」,常找不出原因,治療方法亦多爭議。 
單耳耳鳴有可能是鼻咽癌的症狀之一。此外,因焦慮、失眠、壓力大等心理因素亦可引發耳鳴。 


重聽、耳聾 重聽一般分為
  1. 傳音性(傳導性)重聽:是傳音路徑上的問題,如耳垢阻塞、耳膜穿孔、聽小骨固著或斷裂等,大都可以手術改善。
  2. 感音性(神經性)重聽:是耳蝸或聽神經的問題,聽力不能恢復。
  3. 混合型重聽:同時伴有「傳音性」和「感音性」重聽。

重聽的標準是
重聽程度 正常 輕度 中度 中重度 重度 極重度
分貝(dB) <=20 20-40 40-55 56-70 71-90 >=91
註:極重度重聽(大於90分貝)者其剩餘聽力已無作用可視為耳聾。
長期環境中的噪音、耳毒性的藥物、持續的慢性中耳炎、聽神經老化等因素,都會造成重聽,而輕微的重聽往往自己察覺不出來,應到醫院做「聽力檢查」。

聽力檢查
包括三部份
  1. 純音聽力檢查:耳機內會發出「嘟嘟」聲,以判定聽力是幾分貝,是感音性、傳音性或混合型重聽。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聽力檢查項目。
  2. 聽阻聽力檢查(鼓室圖):在耳道內加壓再慢慢減壓,並發出「嘟嘟」聲,以繪出中耳壓力圖。可判讀中耳問題及耳膜的情形,有五種圖形: 
    A型:中耳正常
    As型:耳硬化症、聽小骨黏著、耳膜過厚。
    Ad型:聽小骨斷裂、耳膜鬆垮。
    B型:中耳積水、耳膜穿孔、慢性中耳炎、耳垢阻塞。
    C型:中耳腔為負壓時、耳咽管堵塞。
    對檢查中耳積水尤有幫助(B型)。
  3. 語言聽力檢查:做法和1相似,但以「人聲」代替「嘟嘟聲」。
對於無法表達意識的嬰幼兒,可以「聽性腦幹反應」(ABR)篩檢聽力。

耳垢

耳垢是由皮脂腺及耳垢腺分泌所形成的,為弱酸性且內含酵素,有殺菌作用。 
耳垢分「乾性」和「油性」(溼性)兩種。受遺傳影響,乾性是顯性,油性是隱性,東方人以乾性耳垢較多。 
耳垢一般能自我排除,不必刻意清理。但有些人耳垢排除能力差,容易造成「耳垢阻塞」,影響聽力,可請醫師幫忙去除。有時耳垢太硬難以去除時,醫師會先給予特殊的溶耳垢滴劑,隔數天後再清除之。


耳黴菌症

使用不潔的工具清除耳垢、長期點含抗生素的耳藥水、長期耳垢阻塞使耳道封閉等因素,會使耳道「潮溼」,易滋生黴菌。 
症狀是耳朵癢,但不痛,耳道或耳膜可見到白色的(念珠黴菌)或土黃色的(黃麴黴菌)棉絮般菌絲。 
治療應將黴菌斑清除,以抗黴菌藥水點數天後,保持耳道暢通及乾燥,避免泡水,以防復發。


暈眩

真正的暈眩(Vertigo)指的是看四周的東西在旋轉的感覺,以內耳半規管問題最常見。至於頭重腳輕、眼前發黑、快暈倒、身體漂浮感等可統稱為頭暈(Dizziness),以心理(如焦慮)或血管循環(如低血壓)的問題居多。 
暈眩的正確診斷並不容易,主要是靠有經驗的醫師的詳細問診。以下列出幾種常見的暈眩症。

  1. 良性姿勢性暈眩(BPPV):將頭轉向特定位置會產生短暫幾秒的暈眩。這是內耳「耳石器」的脫落所致。常見於腦震盪後、耳科手術後、老年人、慢性中耳炎、藥物引起的耳中毒等。應避免轉頭過快到特定位置。此症通常會自癒。
  2. 前庭神經炎(AVN):是病毒感染內耳前庭神經(平衡神經),通常先有感冒,然後產生1-3週的嚴重暈眩,需臥床休息。
  3. 梅尼爾氏症(Meniere's disease):暈眩時同時伴有單耳的耳鳴、重聽。暈眩時間一次不超過24小時,然後會完全恢復正常。其惱人處在於會反覆發作,發作多次後漸漸產生感音性重聽。急性暈眩時應多休息並以藥物症狀治療(止暈藥,血管通透劑,利尿劑)。勞累、高鹽飲食易引發,應避免。此病目前並無法預防復發,但在五年後大都(80%)暈眩會停止。
  4. 基底動脈循環不全(VBI):短暫的數分鐘暈眩,伴有暫時的眼前發黑、臉部或手腳麻木、口齒不清等類似「小中風」的症狀。這是因高血壓、動脈硬化或頸部脊椎長骨刺,使供應後腦窩及內耳的基底動脈缺血引起的。 
    若重覆發作,要小心可能是真正中風的警訊。
  5. 基底動脈型偏頭痛:有典型偏頭痛式的頭皮抽痛而伴有暈眩。常有家族史,女多於男,且發作前常有預兆(如:看見閃光)。治療同一般偏頭痛,以藥物治療。
暈眩急性發作時以藥物症狀治療為主。等症狀改善後可做「暈眩復健」。暈眩極度嚴重影響生活者可考慮手術,包括「內淋巴囊解壓術」、「迷路切除術」、「前庭神經切除術」等。

皮脂腺瘤

是皮膚的皮脂腺出口被堵塞形成的,成因類似青春痘。好發於耳垂和臉交接處或耳垂背面。合併發炎時有紅腫熱痛現象。 
小型瘤可口服抗生素治療。大型瘤或一再復發者應手術切除。


假性囊腫

是耳殼軟骨先天不正常長成兩層,但到長大後才容易發炎,囊腫內充滿黃紅色液體,腫大而疼痛。 
用細針抽水可馬上止痛,但都會復發,故應手術切除。


耳前廔管

在耳殼上方和臉交接處的一小洞,是耳朵胚胎發育時未退化的小管,可能單耳或雙耳,是半顯性遺傳。約1%人先天有此小洞。
大部份耳前廔管沒有症狀,不需治療。
約10%會重複感染,小洞會流膿、腫痛、甚至留下疤痕。此時應手術切除以防復發。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