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住院醫師教學訓練

引用 (11)
更新日期 2024/2/21 18:12:17
點閱 3027


訓練目標


本部門之住院醫師訓練計劃,乃建構於原有訓練計劃之台灣麻醉醫學會專科醫師訓練課程的規範下,訓練培養出優良之麻醉專科醫師,能有執行麻醉病人之基本醫療能力,學習建立良好之醫病關係;具備處理病患問題之協調能力;決策醫療能力暨倫理判斷能力;可以完整的評估病人麻醉問題,進而發現相關的醫療品質問題及其改善方法。除此,本科之目標不只侷限於輔佐住院醫師成為一位醫技精湛的麻醉醫師,同時在醫策會六大行醫能力內涵之基礎下,藉由一系列融合本院核心價質(品質、愛心、創新)之整體教學,拓展其醫學人文視野、養成其醫療正當行為, 從而發自內心為社會奉獻所學、嘉惠世人。
教學資源

 

訓練課程與訓練方式


以麻醉醫學會的專科訓練為藍本,輔以本院優異的軟硬體的環境,達到一般麻醉醫學訓練之內容,包括臨床麻醉基本技能外,應涵蓋基本醫療技術(包括院內感染控制、實證醫學及醫療品質教育)、醫療倫理的認知及專業態度的養成。在專科醫師指導下,平均每年住院醫師至少麻醉160例及區域阻斷術七十例。住院醫師每年必須參加麻醉醫學會認可活動至少三十學分。使住院醫師能養成可以獨當一面,另外,可以依個人興趣選擇加強次專科。第一年為基本的臨床之麻醉訓練,包括一般麻醉,產科麻醉和 PGY 訓練。第二,三年是一般麻醉和次專科麻醉如小兒,神經,胸腔和心血管麻醉。第四年是為總醫師,協助行政,教學及各項科內之事務,並可依實際狀況及個人興趣至他科或本科次專科訓練。
研討會

每週一、二、四、五早上07:00晨會進行主治醫師journal reading或住院醫師book reading, 並討論特殊手術病例
每月第三週之週三早上07:00併發症或死亡病例討論會(M&M discussion)。
每月最後一週之週六早上10:00至12:00AM由中區各醫院輪流舉辦中區麻醉醫學研討會。

住院醫師工作流程

參與晨會,病歷討論與期刊研讀。
開刀房內學習:每人每日固定看顧三間刀房(每兩週更換不同專科)接受專科醫師指導, 滿半年後獨立看顧房間一個月
疼痛門診跟診。
開刀病患之術前訪視。
接受疼痛控制病患之追蹤。
外訓自選科(三個月,可申請院內他科訓練)

所有的學習都以親自直接照護,施行病患麻醉為基礎,輔以教學活動以吸取旁人經驗。

 

1 2 3
 
4 5 6
 
7 8


訓練計劃內容及特色

目標以病人安全為中心之麻醉基本訓練。重視病人的疾病風險評估及處理流程。

(一)學習目標:

培養執行麻醉病人之基本醫療能力,學習建立良好之醫病關係。
養成處理病患問題之協調能力。
養成醫療決策能力暨倫理判斷能力。
完整的評估病人麻醉問題的能力,進而發現相關的醫療品質問題及其改善方法。

 

(二)手術麻醉:

瞭解麻醉的施行及各種麻醉劑的藥理作用。
麻醉機及呼吸系統的認識。
病人呼吸道的照顧。
明瞭各種生理監視器的判斷及重要性。
手術中輸液給予及輸血的適應症。
麻醉之併發症及處理方法。
恢復室的照顧及注意事項。 

(三)疼痛科:

瞭解術後止痛的優點及合併症。
瞭解產科無痛分娩的施行。
疼痛門診對慢性疼痛及癌病疼痛的緩解。

 

(四)重症照顧:

熟悉心肺甦醒術的操作,實習安妮操作及急救藥物、電擊的使用。
瞭解呼吸器的設定、使用。
認識各項生理監視器的操作及判讀。
運送重症病人之注意事項。

 

(五)醫療倫理的認知及專業態度的養成

認知麻醉醫師專業職責的意義,包括「以病人為中心」的照顧、以同理心對待病人、專業的負責態度以及對其他醫療團隊成員的尊重。
學習有關醫療的生物倫理學的原則,並參與由麻醉病人所引出的生命暨醫療倫理等相關規定的討論,包括做檢查手續同意書有關的問題、生前遺囑、病人權益以及有關的法律。
學習醫療法規、醫療相關法律的原則,以避免減少不必要之觸法行為發生。

 

主治醫師對於其個人的病人負有倫理及法律的責任,以及住院醫師在參與照護他們病患中有指導的義務。基於他們對於直接觀察各個住院醫師的技巧程度及能力給予適當指導,漸進式增加住院醫師獨立判斷的訓練。因此指導的程度將視臨床病人的狀況以及住院醫師訓練階層而定。
 

分級訓練及評估機制
依據專科醫學會所訂訓練課程綱要,擬定不同年級之住院醫師專業訓練要求。且對住院醫師訓練應有測驗評估機制,瞭解訓練成果是否符合該科醫師之專業要求(包含該科之專業技能、核心能力達成度、態度與行為)。教學成果之評估及有雙向回饋機制。(包含評估表單的設計、評估方式、評估內容與回饋方式). 落實雙向回饋機制,檢討住院醫師的回饋意見,進行持續的教學改進。評估機制有效鑑別住院醫師學習成效,並有針對評估結果不理想之住院醫師進行補強訓練。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