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心理調適~女性癌患面對掉髮的心理調適

引用 (15)
更新日期 2023/6/29 14:38:51
點閱 4858
        女性罹癌後近半數都有憂鬱傾向,若不重視心理壓力將可能影響治療成果。乳癌防治基金會最近調查發現,女性癌症患者中約8成會擔心復發、轉移;6成擔心外觀改變,其中又以掉髮為最主要的項目。癌症希望協會昨(20)日則呼籲,社會大眾可捐髮,幫助女性罹癌者製作假髮配戴,能夠重建自信、樂觀面對治療。
 
報導╱楊琇雯 攝影╱高大鈞

        罹癌患者的心理問題是近幾年癌症治療中逐漸被重視的一環,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醫師說明,國外陸續有許多研究證實,癌患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加入精神科專業團隊,並有親友的陪伴,那麼後續的復元情況明顯會比較好,患者持續接受治療的意願也比較高。癌症希望協會研究發展部督導戚繼玲也說,現在各醫院都有癌症治療中心,專業團隊中應都有個案管理師、護理人員可以陪伴病人,而專業的心理輔導建議在診斷一確立時就介入觀察,較有成效。
 
先告知副作用
癌患接受化療時若有用到紫杉醇類藥物就可能會有大量掉髮的副作用,所以像是乳癌、卵巢癌、子宮頸癌需要用到全身性藥物的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早上起床看到枕頭上、地上的大把頭髮,經常會有恐懼和難過的情緒,所以專業人員最好在患者一開始接受治療時就預先告知,並讓患者的親友知道實際情況,好能陪伴患者試著接受。
 
租借假髮過渡
         化療藥物造成的大量落髮,在停藥後會慢慢好轉,頭髮也會漸漸長回來,很多患者是擔心在落髮期間外出時被大家指指點點。張金堅醫師鼓勵患者可嘗試戴假髮,現在科技進步,外觀看上去和真髮沒兩樣,戚繼玲則說,好一點的醫療級假髮要上萬元,對癌友來說是沉重的負擔,所以希望假髮租借的制度能夠在病友團體或公益團體中建立。
 
熟女最易憂鬱
        針對癌症病友經常併有憂鬱情緒的情況,張金堅醫師說明,就乳癌病友的狀況來看,停經前約30至40歲年紀的女性是所有年齡層中最容易憂鬱的一群,推測可能與這個階段的女性需同時承擔家中經濟、擔心孩子、怕影響工作等因素有關。
 
專心接受治療
        張金堅醫師另外觀察到,愈是住在資訊發達地區的患者,愈容易在剛知道病情時感到憂鬱,因為聽聞過多訊息而無法有效整理,加上尋求醫療資源很方便,到處求醫卻無法定下心來專心接受治療,容易慌亂。所以無論找過多少醫師診斷,治療過程中不要三心二意、也不要一直換醫師會比較好。
 
 把乳癌當慢性病
        女性乳癌的控制情況在所有癌症中算是比較好的,經常都有存活5年、10年以上的案例,有些患者不喜歡長期吃藥,但其實只要把乳癌當成高血壓、糖尿病需長時間控制的慢性病即可,會比較坦然。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