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傳統醫學部 > 衛教專區 > 衛教資訊 > 婦產科疾病

中醫對乳腺炎的處置

引用 (11)
更新日期 2023/6/14 14:59:03
點閱 8638

中醫對乳腺炎的處置

文:蔡真真醫師  


  如果乳汁鬱積於乳腺管中,會造成乳房組織發炎,稱為非感染性乳腺炎.若乳房被細菌感染,稱為感染性乳腺炎.此時除了局部有非常疼痛的紅腫硬塊,還會有發燒與疲憊的感覺,所以若乳房的母奶通暢後,乳腺炎會在一天內改善.但是如果症狀嚴重度增加,發燒持續,或是乳頭也有破皮皸裂的狀況,或是症狀在奶水被吸出來後二十四小時內仍未改善時,需要請醫師看診,加上抗生素的使用.乳房感染最常見的細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開使使用藥物後,即使覺得症狀緩解,仍要吃完一個療程,如果提早停藥,可能再復發。

  餵母奶很辛苦,但是對孩子很好,在英國醫學雜誌(LANCET)的報告說,喝母奶與奶粉哺育的嬰兒相比,長大後比較不容易罹患心臟病與中風;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項長期健康研究計畫中,針對四千七百餘名七歲大幼童展開追蹤調查後發現,喝母奶與奶粉哺育者相較,喝母奶的嬰兒長大後血壓的確比較低,因此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也相對減少。


     急性乳腺炎屬於中醫“乳癰”範疇,產後因乳汁蓄積而發病者,包含於外吹乳癰,疾病初起以通、消、散為主,讓鬱積的乳汁排出是治療乳癰的重要方法,中醫與西醫學皆是相同的治療方向。初期處理重點是清熱解毒,但是不宜過量使用寒涼清熱之品,如黃連、黃柏等,否則會使母奶變少,緩解期處理重點是寬胸理氣散結,必須將乳房腫塊消除,以防復發。

  在針灸方面,因乳房屬足陽明胃經,乳頭屬足厥陰肝經,主疏瀉,能調節乳汁分泌。因此若胃熱壅滯,與肝氣不舒,以致經絡熱鬱阻塞,氣血瘀滯而成乳癰。因此穴位可用足陽明胃經合穴足三里,配合合谷穴以清洩胃熱;取足厥陰肝經穴行間或太衝配合手厥陰之內關穴以疏肝清熱;取少澤穴點刺放血等諸穴合用,可有通乳降氣散結功效。

  中藥藥物方面,必需分別肝鬱胃熱、或感染外邪(乳頭皮膚受損而細菌感染)或斷乳不當等,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藥物種類與劑量差異,可用柴胡、青皮等舒肝理氣,金銀花、蒲公英等清熱解毒,瓜簍實寬胸化痰散結,皂角與路路通等通乳,尤其是蒲公英,因其性寒,味甘苦,苦可瀉火降氣,甘以解毒,寒能清熱兼消滯氣,是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的良藥,主治內外熱毒瘡癰諸症,既能通經下乳,又是治療乳廱的佳品。如《新修本草》載“主婦人乳癰腫”,《本草備要》載“專治癰腫、疔毒”等。

  在急性期,飲食不要過用油炸辛辣,減少進補與麻油、酒類與發奶食物的攝取,否則會加重發炎的表現,要有足夠的休息與睡眠;在緩解期,對於殘留的乳房腫塊,要儘可能將之消除,否則容易再由原病灶處復發,希望在中西醫的合作下,能讓病患提早復原,減少乳房硬塊惡化化膿而需外科手術切開引流的處理方式。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