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傳統醫學部 > 衛教專區 > 衛教資訊 > 新陳代謝疾病

糖尿病治療的中醫觀點

引用 (22)
更新日期 2023/6/14 14:55:03
點閱 19339

糖尿病治療的中醫觀點

 

文:蔡嘉一 醫師


 

一、糖尿病的中醫相關病名: 
中醫的病名經常是根據它的症狀、發病原因或機轉來決定的。目前我們用得最多的中醫病名有兩個,一個是「消渴」,另一個是「三消」;其中以消渴這個病名最為常用,而且也比較類似於糖尿病的範疇。從中醫「消渴」病這個病名來看,「渴」指的是患者會有自覺性口渴的情形。「消」有兩種意義,第一種意義是指患者很容易飢餓,於是產生了食物吃進來之後,似乎很快就「消失」不見了,又要再吃的情形。第二種意義是指「消耗」,就是指雖然攝取與一般人等量的食物,病人的身體可能常感到缺乏能量,而且如果血糖控制不好,也會看到病人有消瘦的症狀。從中醫的角度上來看,他的質量─「陰」和能量─「氣」,都消耗不見了。

二、糖尿病的形成原因: 
消渴是個古老的中醫病名,最早在內經時代(大約是秦漢時期)就有十幾個地方提到有關消渴的記載。這個病的產生原因,《黃帝內經》已經交代得很清楚,「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就是obesity,他的體型常常是肥胖的,「數食」就是吃得太多了,而且吃的食物是「甘美」的,都是味道比較好的食物。中醫認為,在這樣的一個狀態當中,比較容易得到糖尿病。這些描述與現代醫學相差並不大。

三、如何以中醫預防糖尿病? 
中醫對於預防醫學有豐富的內容,在糖尿食的藥膳食療方面,中醫觀點以清熱生津,疏肝益氣為主要方向,如苦瓜、冬瓜、山藥、薏仁、南瓜、燕麥、牛蒡、芹菜、芥菜、菠菜、蓮藕、荸薺、豆芽、豇豆、香菇、金針、黑木耳、白木耳、玉米等,在顧及總熱量攝取之下應可考慮選用。在《諸病源候論》裡提到糖尿病人養生導引的方法:「解衣惔臥,伸腰,瞋少腹,五息止。引腎,去消渴」,是指必須鬆衣平臥,先伸腰,把氣吸飽了,在小腹的地方呼吸五次之後,引腎,就是說用口水在口腔裡面攪動,再把它往丹田的方向吞入,可以對治療「消渴」有幫助。但是應該注意這些動作在剛吃飽、飢餓的時候不能夠做,而且做完之後,要休息或散步一下,才可以再進食。

四、糖尿病治療中醫藥的角色為何?和西醫如何合作? 
西醫利用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控制血糖值在正常範圍,避免病人產生急性的併發症,如酮酸血症(DKA)跟高血糖高滲透壓非酮體性昏迷(HHNK),也強調經由血糖控制以避免慢性併發症。中醫則主要著重於臟腑生理功能的調整,以及對於容易頭暈、心悸、胸悶、疲倦、失眠、排尿無力、腹脹、便秘腹瀉反覆、肢端麻木刺痛、抽筋、口乾口苦、眼睛酸澀模糊、全身酸痛等症狀的改善,讓病人生活品質得到提高。除了血糖值不穩定的第一型糖尿病病人外,以下幾種情況中西醫合併治療糖尿病較可發揮效果: 
1.了解中西醫不同的治療特色,有意願以中西醫配合治療調養,並可以確實配合飲食 
控制、運動治療的人。 
2.飯前血糖值較穩定,在180mg/dl~150mg/dl 以下者。 
3.使用西藥會產生噁心、腹脹等副作用者。

4.已經使用西藥,但血糖控制情況仍不穩定的人。中西藥並用之模式,最好間隔1 小時,如果想要減用西藥或停藥,必須經過主治西醫師同意。同時必須定期作血糖、糖化血色素、肝腎功能、視網膜等檢查以有效監控病情。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