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COVID-19專區 > 感人故事

從COVID-19看護理職場

引用 (4)
更新日期 2020/8/19 8:35:21
點閱 1885


作者/陳伶芬  護理部護理師
照片提供/陳伶芬  護理部護理師

手機裏的感管中心群組,傳來噹!噹!噹!的連續聲響,自從1月份加入群組後,隨時都能收到最新訊息,「護理長,有病人在急診等負壓病床哦」,前一位病人剛出院,現還在紫消中哦。「護理長,有病人在急診抗拒隔離,進去負壓後要麻煩多注意哦」,理解了,立即通知警衛人員全日戒備。「護理長,疾管局來文表示有體液噴濺時,消毒水濃度要改為5000ppm哦」,明白了,早就準備好。「護理長,有病人要來待產哦,還有病人要來手術哦,還有病人才三歲從日本回國哦」,沒問題,照單全收,來者不拒。這是近5個月負壓隔離病房的實境。從小兒到高齡病人、從清醒到臥床病人、從產科到內外科病人、不分年齡科別,只要符合通報定義,皆收治於負壓室,卻也操翻了負壓的護理人員,但是學妹們說:「護理長,不要擔心,我們會勇敢的」,真是令人心疼又不捨。

1

接到感管中心通知,昨天自大陸返台的患者因急性腎衰竭,今天必須洗腎,經過防疫團隊一陣溝通後,決議以患者醫療需求為優先。但洗腎室並無獨立的負壓空間,故以住院方式安排洗腎,負壓隔離病房的醫療人員穿著防護衣,細心的照護病人,患者出院時感謝團隊的群策群力,幫他解決燃眉之急。醫療人員本著人溺己溺的心情守護患者,即使事逢新冠疫情時刻,也不違背杏林之心。


又接到感管中心通知,衛生局剛來電「請問貴院有負壓手術室嗎?或是有移動式HEPA?」,感管師表示本院設有一間負壓手術室可供使用。急診外科醫師表示,病人在大陸工作時手指骨折,今返台需要住負壓室篩檢及預備手術,若延後手術恐會影響術後功能的恢復。由於負壓手術室與負壓隔離病房在不同棟大樓,所以防疫團隊即刻開始研擬首次疑似疫情病人轉送負壓手術室的動線,全員再實地模擬一次流程,務必使各個環節的感控安全無虞。妻子因為無法陪客,在護理站看見她焦慮的神情,「你們會不會因為擔心感染,不願意進行手術」,這是她心中最大的疑問。當日病人完成手術,病人及妻子露出笑容,感謝醫護人員的仁心仁術,我更感恩有如此堅強的防疫團隊,身為其中的一份子,與有榮焉。


2003年SARS之疫,我在急診第一線,猶記得身著兔寶寶裝在戶外發燒篩檢站工作的情景,所幸當年的抗煞經驗,使我更有信心帶領同仁對抗新冠。倘若有朝一日當口罩像手機一樣,成為你我每日隨身必備品;當新冠病毒像流感病毒一樣,環繞我們周圍,期盼我們能與它和平共處。在此次疫情落幕之時,我更希望院內零感染,負壓病房的工作人員不傷一兵一卒;更願台灣平安,戰勝COVID-19,成為全球抗疫成功的典範。

1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