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護理部歷史回顧

引用 (14)
更新日期 2023/6/19 8:01:05
點閱 4144
傳承與創新並進、培育護理人才與國際接軌

VGHTC FOCUS:
1.鼓勵創新,獲獎無數;已參與達300件研究計畫及228件創新作品,58件作品已取得專利證書。
2.積極改善品質;與醫事單位共組成醫品圈,已有73項品質改善圈獲獎,並同步推展至臨。
3.推動護理資訊化,打造便捷的護理工作環境,提供病人安全;積極建置標準化護理術語,與國際接軌。

重要沿革:
中榮護理部是醫院第一大部,員額約有2001位護理人員,在前曾珍麗主任、尹裕君主任、林麗英主任、張家慧主任及現任張美玉主任領導下,提供民眾最優質的護理照護。
民國70年代,草創維艱,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籌建病房、急門診、重症、手術室等單位,以積極培訓整合護理人員,著手護理業務為首要。實施病人分類系統,作為護理人力分配之參考。成立了精神科第一、第二及日間病房,推展出院準備服務計畫以確保病人獲得持續性照護;培育具專業知識與臨床技能之進階專科護理師人才。
婦幼醫學中心之第二醫療大樓成立,病嬰室親子房、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提供了婦幼病人更專業貼心之護理服務;隨著人口結構改變,老年人口攀升,中醫護理、高齡護理及高齡病房也就因運而生;提供安寧居家照護,成立安寧緩和療護病房,全面推展安寧共照服務,嘉惠更多末期臨終之病人。病人照顧服務員業務小組的成立,可適時提供家屬照顧喘息服務。
在此同時,進行醫療國際交流,協助友邦護理人員培訓計畫,可以讓世界看到台灣尖端的護理專業。另外,兩年期護理師護士訓練計畫、實施護理人員工作績效獎金辦法與制度及標準化文件的撰寫與輔導,逐一推動完成並持續進行。

特色業務與重要成就:
護理部宗旨揭示我們行動方針如「護理照顧健康促進、護理人才教育訓練、護理研究發展運用」;而「愛心」、「誠信」、「當責」、「品質」、「團隊」、「創新」之核心價值始終貫於穿照護實務中。護理專業精益求精,我們一直朝建立更優質的團隊、創造更高服務績效而努力不懈;本部的特色與重要成就如下:

一、創新、研究及實證護理
為了鼓勵護理人員在照護工作中發揮巧思創意,護理部設置競賽辦法與獎勵措施,近40年來執行院內外300件研究計畫及228件創新作品。研究成果除了應用於病人照護及提升照護品質外,亦積極參與國內外會議及期刊發表,以增進學術交流。創新作品更積極申請專利與技術轉移。
88年起護理部積極投入品質改善活動,與醫事單位共同合作組成醫品圈,成果已水平推展至臨床照護。於民國93年推展實證護理,積極培訓種子教師,以及院內外實證護理教學與推廣,已深根於中榮的臨床照護,參與院外實證競賽亦屢獲殊榮。

二、護理資訊建置與發展
護理部於82年即展開護理資訊化的工作,92年護理資訊組成立,為締造本院護理資訊化蓬勃發展的要角,從此護理人員在醫療資訊發展的過程中扮演為主動式使用者及研發者角色。目前中榮護理資訊化的應用範疇包括「行政管理功能」:如排班系統、病人分類系統、行政管理系統、供應中心管理系統;「臨床護理功能」:則涵蓋護理品質指標監測、護理評估、護理計畫、護理記錄、出院準備服務、個案管理系統等。歷年來為提倡護理資訊實務應用,屢創佳績,93年為全國第一家推展「行動護理車」醫院;97年實施護理交班資訊作業,作為護理提供之持續、完整性最佳工具。
105年以智慧重症照護-創新、實證、資訊化(SCIENCE- Smart Critical Care- Innovation, Evidence- based, Network, Cloud, eHealth)榮獲國家品質標章SNQ銀獎-亞洲第一殊榮,開發八個智慧重症照護eHealth護理系統,連結與整合醫院內、外醫療資訊系統與團隊網絡,將資料、訊息儲存雲端,加值化應用後產生護理臨床、實務照護知識。藉助雲(Cloud)的巨量資料與電子病歷交換機制(e Health networking),將護理資訊的數據(Data),與訊息(Information)傳遞及運用,有助於護理臨床、教學和研究建構,與整合本土化護理專業與知識(Knowledge)基礎,形成護理資訊智能(Wisdom)發展。

三、護理人才培育與教學
人才培育目的為培養術德兼備的護理專業人才,具備提供人性化照護之專業能力。85年配合衛生署推行護理能力進階制度, 96年7月起結合醫策會教學品質提昇計畫,積極推展二年期新進護理師(護士)訓練,並轉換「師徒」制訓練模式為「以學習者為中心」之教學方式,透過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SCE)、迷你臨床演練評量(Mini-CEX)、操作技能直接觀察評估(DOPS)、虛擬實境(VR)及高擬真教學模具等進階教學的訓練,提升臨床教師教學能力及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共有2034位教師完成訓練,另外也積極培育專科演講教師,提升臨床教師課程教學及表達能力,共培育396位專科演講教師。目前與21所大專院校合作,共同培訓護理界未來的生力軍,每年約訓練1,730~2,000人次不等;自96年起共接受61位澳門鏡湖學院學生來院進行為期二週之見習;95年起進行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共承接25位國際人士來院訓練。

四、跨團隊的醫療照護模式運用合宜
跨團隊的醫療照護模式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性照護,透過每月召開病房醫療照護團隊會議、定期查房及跨團隊照護資訊平台,進行意見交流及溝通建立共識,以改善照護流程。共改善13個跨部門照護流程,如用醫護間溝通、維護住院病人隱私、檢體包裝送檢作業等作業流程,提升病人照護品質。此照護模式更在100年接受「新制醫院評鑑」暨「教學醫院評鑑」獲極優異成績,心臟血管照護團隊亦通過醫策會「冠狀動脈疾病照護認證」,為榮民醫療體系第一家通過此認證的醫院。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