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胃腸肝膽科 > 衛教專區

肝癌

Cited (18)
Print
Updated 2022/12/6 14:09:49
Hits 2669
緒論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簡稱肝癌)為全球最好發的癌症之一,過去從診斷到死亡平均只有三到六個月,是極惡性的癌症。近幾年由於影像檢查的進步、普及和血清胎兒蛋白(a-fetoprotein)的篩檢,目前已可早期發現小型肝癌,就是說在肝癌還小、無症狀時就診斷出來並且給予治療,因此肝癌存活期已大幅延長。
流行病及病因學
在台灣,肝癌是國人男性癌症死因第一位,女性癌症死因第二位,肝癌的發生在台灣地區主要是與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密切相關。台灣一般人口B型肝炎表面抗原帶原率大約15~20%,而在肝癌病人B型肝炎表面抗原帶原率則在60~70%左右。除了B型肝炎病毒以外,C型肝炎病毒是引起肝癌的次要原因。此外,酒精、砷中毒、食物中黃麴毒素(aflatoxin)的污染也可能是導致肝癌的因素之一。
臨床症狀
小型肝癌大多無症狀,少數有一些非特異的症狀,如腹脹,疲倦等,多半由於病人的肝硬化引起。而晚期肝癌的症狀則包括腹痛、腹脹、體重減輕、腹部腫塊、黃疸、食慾不振、發燒等。 
肝癌高危險群
  • 肝硬化病患、有肝癌家族史者、慢性B型肝炎或C型肝炎患者、B型肝炎帶原者。
  • 追蹤檢查的間隔
    肝硬化患者3至6個月追蹤一次腹部超音波,而B型及C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正常或只是輕微的慢性發炎且無肝硬化者,大約一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掃描即可。如果胎兒蛋白偏高或者過去超音波檢查有懷疑腫瘤者,需要依病情縮短檢查間隔,甚至安排進一步檢查。
  • 肝癌的診斷:
    • 超音波掃描
    • 電腦斷層攝影
    • 核磁共振掃瞄
    • 血管攝影
    • 肝穿刺
    • 實驗室檢查:肝功能: A/G、GOT、GPT、BIL.、prothrombin Time,肝炎標記及胎兒蛋白。
肝癌的治療
  • 手術切除:目前肝癌治療之第一選擇。但肝機能、腫瘤數目大小及位置需先評估。
  • 肝動脈栓塞治療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栓塞是治療肝癌之次要選擇,尤其在肝機能不良,肝硬化厲害或腫瘤位置不適合手術切除之病例,可考慮栓塞治療。
  • 酒精注射治療 (Percutaneous alcohol injection, PEI):肝癌體積很小時,可在超音波指引下做純酒精注射治療,一般肝癌在3公分以下且腫瘤數目3個以下較適宜,注射量為4/3 π(r + 0.5)3,r為腫瘤半徑,單位是公分。
  • 其它治療方法:
    • 冰醋酸注射治療 (Percutaneous acetic acid injection, PAI)
    • 微波治療 (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otherapy, PMCT)
    • 無線電頻治療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 化學治療 (Systemic chemotherapy or intraarterial injection chemotherapy, IAIC)
    • 利用開刀中行冷凍療法 (Cryotherapy)
    • 質子療法 (Proton therapy)
    • 荷爾蒙治療 (Hormonal therapy)
    • 免疫療法 (Immunotherapy)
    • 肝臟移植手術 (Liver transplantation)
    • 多重療法(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