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攝護腺中心 > 衛教專區 > 泌尿疾病衛教文章 > 治療

放射治療攝護腺癌

引用 (38)
更新日期 2023/6/9 16:48:04
點閱 50251

放射腫瘤科 詹建勝醫師

攝護腺癌的治療有許多種,放射線治療是最常用方法之一,它的好處是治療效果很好,不差於手術切除,沒有嚴重副作用,一般只少數有輕微的後期反應,沒有傷口,不會疼痛,沒有限制無論是早期或晚期、年輕或年老、有無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都可治療。它的缺點是治療時間長,療程常需花七-八星期,天天跑醫院,還需家人陪伴,好在有健保支付,要不然治療費用很高。由於科技進步,目前放射線治療引用高科技設備,如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影像,精確界定攝護腺癌位置,配合高能量直線加速器,多葉準直儀,與日益精進的電腦輔助治療計畫系統,劑量計算精確,能給予攝護腺癌極高的放射線劑量,而不過份傷及周邊正常組織和皮膚,能長期控制攝護腺癌。
? ? 放射線用於治療攝護腺癌的歷史已很久,早年用較簡單的設備如鈷六十與治療技術如前後雙照野,膀胱與直腸等正常組織被納入照射範圍內較多,使得放射治療劑量受限於正常組織之耐受量而無法提高,劑量不足可能是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而膀胱與直腸的副作用也明顯。近年由於電腦科技的進步,使用三度空間順形放射治療(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簡寫3D-CRT)或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簡寫IMRT)的技術逐漸應用於攝護腺癌之治療,放射線劑量能精確計算,使腫瘤劑量得以提高,且能減少周邊組織之劑量與副作用。
體外放射治療
? ? 體外放射治療為傳統的放療方法,應用最普遍,目前常用高能量直線加速器與多葉準直儀,配合三度空間順形治療或強度調控治療技術。病人先需有固定系統,再用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影像來做電腦治療計畫,以多方向照射攝護腺癌,並視癌病期別大小、細胞分化等因素,規劃照射範圍與劑量。每天照射一次,每次五到十多分鐘,每星期五天,共需治療七至八週。放射治療結果對於早期(T1-T2)攝護腺癌,與根除性切除術的治療結果非常類似,五年局部控制率為85-90%,無任何復發或轉移65-70%,10年存活率60-70%。
? ? 早期放射治療副作用並不多,偶爾在治療第三、四週時有腹泄現象,並在治療結束後數天後消失。晚期副作用定義為在治療結束3個月以後才發生之副作用,只有輕到中度的慢性膀胱炎、直腸炎、直腸出血、尿道狹窄或血尿,一般少於10%,以保守療法均可改善。PSA數值可做為對放射治療反應的指標,治療結束後宜每3-6月驗血一次,PSA數值多會下降,PSA若有不正常升高,則有可能局部復發或轉移。治療兩年後PSA降低到谷底,若有連續三次上升PSA數值,多表示治療失敗,需再進一步治療。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為目前最新且最常用之治療方式,需用高能量直線加速器與多葉準直儀,應用電腦斷層影像,快速與精確運算的電腦軟體執行治療計劃,從許多治療角度對腫瘤目標區內及附近正常組織分別給予不同的放射劑量,目標區可給予大於74-78葛雷劑量,直腸及膀胱之劑量可規劃在可忍受的劑量範圍內。相較於其他技術,能更提高治癒率,也進一步減少副作用。但是相對的成本也很高,需有高昂的設備,較多專業人員的訓練與技術配合,每次花費許多醫師與技術人員的操作時間,病人治療時間也較長。
組織插種治療
? ? 組織插種治療攝護腺癌可給予腫瘤極高之劑量,亦可避免周邊正常組織副作用,其效果相當於手術切除或IMRT,治療時間短,只需數天。永久性插種可用125I及103Pd射源而暫時性插種常用192Ir射源。125I之半衰期為60天,103Pd為17天,192Ir為74天。採用直腸超音波引導,經會陰插針至攝護腺內,做電腦治療計劃安排治療劑量與治療時間。病人需麻醉下插針與住院數天。若配合體外治療,組織插種治療之劑量分佈將會更為理想。其治療結果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例如年齡、身體狀況、癌病期別、PSA或Gleason score高低、治療方式與電腦規劃程度、放射劑量多寡等。125I及103Pd射源在國內所面臨的問題是,取得很困難且昂貴。外國如美國應用較多,國內因射源不易取得,治療設備,操作技術,人員配合,病人意願等許多問題,只少數幾家醫院偶爾有此治療。
手術後放射治療
? ? 根除性攝護腺切除後若有下列情況,可建議病人接受手術後放射治療,如攝護腺包膜、貯精囊、周邊組織如膀胱直腸有癌細胞侵犯、距離手術切口非常近、有骨盆腔淋巴結轉移等。此種術後治療應在手術後患者排尿功能恢復正常後儘早開始,最好應在術後三個月內開始。一般而言,利用最新的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其結果可達90 ~ 100%局部控制率。
復發攝護腺癌之放射治療
? 攝護腺癌根除性手術後PSA應降低至0.01以下,若需定期追蹤發現有增高至0.1以上,則有可能是局部復發,應可考慮給予解救性之放射治療,一般均可得不錯之局部控制率,越早治療效果越好。一旦發生復發腫瘤較大而尚未遠端轉移情形,宜考慮儘速進行補救性荷爾蒙治療或加上局部放射治療,放射線劑量應給予較高,當然,這種情形其發生併發症的機會比較高。局部放射治療對於復發攝護腺癌之局部控制率約為58%,至於實際結果應取決於復發的大小及侵犯程度。
骨骼轉移之緩解性放射治療
? ? 攝護腺癌患者常轉移的部位包含骨骼、肝臟、肺部等,以骨骼轉移最常見,病人會感覺非常疼痛與難受。放射治療對於骨轉移之疼痛緩解性效果非常顯著,只要照射一兩週,2000-3000雷得劑量,80%以上疼痛可減輕。若發生脊椎骨轉移,又有病理壓迫性骨折,不僅會發生疼痛,也會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等神經症狀,此時應可考慮緊急放射治療,以解除壓迫症狀。由於發生多處且大範圍骨轉移的機會很高,因此應使用較大範圍的照射,有時甚至可使用半身放射治療。若配合荷爾蒙藥物治療,常常治療後一年,仍有50%以上患者照射後的部位,沒有疼痛等症狀發生。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電腦計劃圖 放射治療劑量與照射體積分布圖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電腦計劃圖?????????放射治療劑量與照射體積分布圖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