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Retzius空間保存之攝護腺癌根除手術- 擺脫「包大人」的夢靨-裘坤元醫師

引用 (22)
更新日期 2023/7/27 11:36:40
點閱 2458
臺中榮總泌尿外科  裘坤元醫師
Retzius空間保存之攝護腺癌根除手術
擺脫「包大人」的夢靨 臺中榮總 外科部泌尿外科 裘坤元主任 攝護腺(又稱前列腺)癌的發生率,在臺灣地區男性惡性腫瘤仍名列前矛,且因為年齡層老化及飲食的西式化,其危險性持續增加中。和其他大多數癌症相同,早期發現,早期手術切除,目前仍是提供病患根治的唯一治療方法。 攝護腺癌根治手術的三大副作用,術中出血、術後尿失禁及性功能損傷,仍是令病患裹足不前的困擾。隨著腹腔鏡及機器人輔助式手術的進步及推廣,目前此類手術的出血量已經大幅減少至100-300毫升左右;而台灣男性生性內向,對術後性功能需求,普遍意願不高;唯獨術後尿失禁的問題未能改善,包尿布的生活,至今仍是令早期攝護腺癌患者頭痛的課題。 根據國內外醫學報告指出,接受攝護腺根除術後的病人,在術後一年時,完全不需使用尿布的機會約為92%,而每天使用超過一塊尿布以上的病患約有6%,更有0.3%的病人術後因為嚴重的尿失禁,需要接受人工括約肌置放手術。可是當我們評估手術後拔除尿管七天後的情形,卻發現只有3.0-38.1%(如附表1)的病人不需使用尿布。這意味著絕大多數接受攝護腺根除手術的病患,都將深受漏尿之苦。 男性要保持正常的尿液控制機制,牽涉到完整的骨盆腔結構,正常的膀胱儲尿能力,健全的骨盆底部肌肉及筋膜的功能,以及完善的膀胱頸及外括約肌的收縮力量。然而當病患接受傳統的攝護腺根除手術時,無論是採用開放性手術、腹腔鏡手術,或是機器人輔助手術,因為骨盆腔結構的破壞,骨盆底部肌肉及筋膜的功能缺損,以及膀胱頸及外括約肌力量的減少,都將導致尿失禁的結果。這些尿失禁的現象,尤其在腹部用力時,如行走、跑步、從坐到站、咳嗽、彎腰及打噴嚏時最明顯;有時甚至連洗手和喝水的時候,也會漏尿(如附表2)。
【臺中榮民總醫院 新聞稿 2017/ 04 /20】
由於攝護腺根除手術後尿失禁的問題,嚴重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限制了他們正常的社交活動,因此過去有許多醫師投注心力,研究攝護腺的解剖構造,以及改善手術技巧,以期減少病患漏尿的痛苦。這些包括保存攝護腺旁的神經血管欉,避免損傷膀胱頸及外括約肌的力量,以及重建骨盆底肌肉及筋膜的完整性。這些努力雖然加快了尿控恢復的時間,但仍然只有19%-72%(如附表1)的病患在拔除尿管一週後,不需使用尿布。 臺中榮總從2014年11月開始為早期攝護腺癌患者,施行Retzius空間保存的機器人輔助攝護癌根除手術,甚至從2015年6月開始為攝護腺癌病患,施行Retzius空間保存的腹腔鏡攝護癌根除手術。至今,兩種術式共累計有50例病例,其中包括35例機器人輔助手術及15例腹腔鏡手術,而這兩群病人在術後尿管拔除一週內,就完全不需使用尿布的比率高達83%和80%(如附表1),且這些病人在術後一個月時不需使用尿布的比率更高達94%和93%(如附表3),著實改善這類病人的術後生活品質。 Retzius空間(如附圖1)是一個相對沒有血管性的組織區域,介於骨盆腔的恥骨和膀胱以及攝護腺之間,這個空間存在一些結締組織。在傳統的攝護腺癌根除手術中,皆需將Retzius空間打開,從前方進行攝護腺分離以及重建膀胱與尿道間通道(如附圖2)。而Retzius空間保存的攝護腺癌根除手術,則是從攝護腺的背面,直接將攝護腺分離,並進而重建尿路。一般咸信,這樣的手術方法,可以透過保存大部分的骨盆腔組織,提供膀胱及外括約肌更好的支持力,大幅改善病人尿控的能力。 臺中榮總泌尿外科裘坤元主任表示:「臺中榮總近年致力新式攝護腺癌微創手術的技巧,不論是透過機器人輔助或腹腔鏡操作,都大幅提升病患術後尿控能力,改善尿失禁的副作用,提供病人更優質的生活條件。日後,臺中榮總泌尿外科將投入更多心力,不斷精進手術技巧在更多的手術領域,兼顧疾病治療以及病人生活品質的確幸」。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