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耳鼻喉頭頸部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 Neck
:::快捷選單
icon網路掛號 icon看診進度 icon即時動態 衛教專區 icon服務諮詢 icon交通指南 icon健康檢查 icon常見問答 該看哪一科
:::耳鼻喉頭頸部 > 衛教專區 > 淺談鼻咽癌

淺談鼻咽癌

引用 (126)
更新日期 2023/6/14 16:02:58
點閱 170511

鼻咽的位置:

ˉ鼻咽(Nasopharynx)又稱「後鼻部」,位於鼻腔正後方,咽喉的上方,腦部下方,本身像個洞穴。兩旁各有一個耳咽管開口,而中央接後鼻孔,是呼吸道必經之地。 鼻咽身處深處,既看不著也摸不著,因此鼻咽有問題時很難自我察覺。

美工圖案中國人特別好發

ˉ根據統計,男性每十萬人每年得鼻咽癌(NPC)的人數如下表:

種族 中國 中國 中國 中國 中國 美國黑人 美國白人 日本 英國
地方 香港 新加坡 洛杉磯 臺灣 上海 洛杉磯 洛杉磯 大阪 伯明罕
NPC 25.8 19.4 14.6 8.8 5.6 0.8 0.7 0.4 0.4

ˉ可見鼻咽癌特別好發於中國人,尤其是東南沿海各省,故又稱「廣東瘤」。日、韓雖亦為蒙古種,但比率甚低。中國人第二代移居美國鼻咽癌比例雖略降,但仍遠高於外國人。在西方世界,鼻咽癌非常罕見。 在臺灣,鼻咽癌是男性癌症死亡原因第六位,女性第九位,每年約有1000位鼻咽癌新病例,每年約有800位死於鼻咽癌。(1993年資料) 
ˉ鼻咽癌發病年齡平均為40歲,較其他癌症平均提早20年發病。男女比例為3比1。 
然而現今,十到二十幾歲的病例越來越多了,事實上,從三個月的嬰兒到八十多歲老人都有過鼻咽癌的病例報告。

*病因:仍未明瞭,可能原因是:

(一)種族、遺傳這是目前病因中唯一最肯定的因素。可從三方面證明:

(1)中國南方人好發:ˉ即使遷移海外罹病率亦比白人多20倍。一般認為「南蒙古人種」(長江以南)比「北蒙古人種」(長江以北、日、韓)易得鼻咽癌。

(2)HLA(組織配對抗原):ˉ位於人體第六對染色體上的一組基因群,像有A2-BW46組合者罹病率是3.4倍,AW19-B17是2.2倍。

(3)鼻咽癌家庭史:ˉ家族中有人得鼻咽癌,則自己得鼻咽癌是常人的6-10倍,若一等親有人得鼻咽癌,則自己得鼻咽癌是常人的60-100倍。

(二)EB病毒:ˉ鼻咽癌病人血清中EB病毒抗體指數都很高,因此認為鼻咽癌和EB病毒有某種關係,但確實關聯性仍未明瞭。有95%的中國人帶有EB病毒抗體(感染過),而外國人則很少發現有EB病毒感染。

(三)飲食

ˉ從小時候就常食用醃製品、發酵品,則長大後得鼻咽癌比率大增,如常攝食發酵類食物(每週二餐)得鼻咽癌危險度為常人五倍,醬菜類食物(每週五餐)危險度為七倍。

(四)工作環境

ˉ在不流通的密閉空間或有空氣污染的環境下工作,「可能」易得鼻咽癌,但未證實。如85年4月電信局3員工疑似因長期接觸「硫酸氣」而致鼻咽癌。

(五)吸煙、喝酒、嚼檳榔

ˉ長期刺激鼻咽表皮可能易致癌,但未證實。

(六)鼻竇炎病史

有鼻竇炎病史者得鼻咽癌是常人的5.3倍,可能是細菌感染長期刺激鼻咽表皮所致。故有鼻竇炎者應儘速治療。

 

早期症狀

鼻咽位於深處,早期症狀常不明顯而被忽略。但早期發現的治癒率極高(90%以上),應特別重視。

  1. 頸部腫瘤(40%) 是最常見的症狀。不明原因的頸部腫瘤,尤其是長在耳垂下方,上頸部兩側,不痛不癢,三星期以上未消腫者,要懷疑是鼻咽癌。
  2. 流鼻血(鼻水中帶血、痰中帶血)(30%) ˉ一般鼻中膈、鼻前庭流血都為鮮血,量可多可少,而鼻咽癌組織破裂初期只會微量流血。因此若只是鼻水中略帶血絲,或咳痰中有血絲,通常是暗紅色或帶血塊時,應就醫檢查!
  3. 單耳的耳鳴、重聽(25%)ˉ因癌細胞侵入耳咽管,造成中耳積水引起的。若有耳塞、耳鳴或重聽,甚至覺得耳內有水流聲,尤其是單耳,且沒有感冒或鼻竇炎時,應就醫檢查鼻咽!

中晚期症狀

  1. 頭痛(15%)ˉ癌細胞已侵入顱骨底。
  2. 眼皮下垂、臉麻、嘴角歪一邊、吞嚥困難、聲音沙啞:(腦神經麻痺,5%)癌細胞侵犯顏面神經會有臉麻、嘴角歪一邊的現象。
  3. 鼻塞、流鼻涕,ˉ癌細胞已侵入鼻腔,併發鼻竇炎,為晚期症狀。

診斷:

[主要診斷]

咽鏡切片檢查:ˉ傳統是以一個圓形小鏡子從口腔裡檢查鼻咽;以纖維性鼻咽鏡由鼻孔內檢查會更清楚,懷疑時作病理切片,以做正確診斷。

[輔助診斷]

電腦斷層檢查(CT SCAN)

ˉ若鼻咽鏡未看見腫瘤,但臨床上懷疑時可作電腦斷層,以評估腫瘤位置及大小。

EB病毒血清
ˉEB病毒血清不可作為診斷依據,只可作診斷參考,因EB指數高者不一定有鼻咽癌,只是機率較高而已,正確診斷仍需鼻咽切片。 
在鼻咽癌病人治癒後,EB指數會下降;復發時,EB指數又會上升。因此EB病毒血清可當做鼻咽癌病人治療前後的反應指標。

EB病毒血清種類很多,針對鼻咽癌常見的有:

(1)VCA IgG, IgA(Viral Capsid Antigen, 病毒外鞘抗原抗體):最常用。

(2)EA IgG, IgA(Early Antigen, 早期抗原抗體)

(3)DNAase(抗病毒DNA抗體):仍在發展中。判讀如下:

EB指數 EB VCA EB EA EB DNAase
易得鼻咽癌 >1:40* >1:40

(*註:如結果為1:80, 1:1600等,表示>1:40,容易得鼻咽癌)

[遠方轉移]ˉ鼻咽癌的癌細胞遠方轉移率為30%,一半以上是骨轉移,其次依序為肝、肺、腦。以下檢查是在證實罹患鼻咽癌後,檢查是否轉移:骨核醫掃瞄(Bone Scan),肝超音波,胸部X光

鼻咽癌的治療原則

  1. 放射治療為主
  2. 鼻咽癌細胞對放射治療的效果極佳,早期(第一期)治癒率可達90%以上,第二期70%,第三期50%,第四期20%。
  3. 化學治療為輔
    ˉ對於中晚期病人放射治療時同時做化學治療可增加治癒率、減少轉移率。
  4. 若有遠方轉移(骨、肝、肺、腦)
    ˉ無法治癒,只能追加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減慢病程。

放射治療(Radiotherapy, 俗稱「電療」,以下簡稱「放療」)

  1. 材料:「鈷60」或「直線加速器」
  2. 療程「分段式放療」:較常採用。若以總照射量7000雷得(rad)為例,則以每天照射200雷得,每週一至週五各一次,共七週完成。 
    「高分段式放療」:為上下午各照射一次,可縮短總療程,但早期併發症較大,較難忍受,且不適於同時做化療。
  3. 照射範圍:由鼻咽到下頸部。

輔助性化學治療(Chemotherapy,以下簡稱「化療」)

  1. 化學治療本身不能治癒鼻咽癌,但可縮小癌細胞範圍,並減低遠方轉移率!(因一但轉移就很難治癒了!)。
  2. 多使用在中、晚期病人,可在放射治療前、中、後做化療一次或多次。現在以「同時放療+化療(Concomitant Chemo-radiotherapy)較常採用,但併發症也較大。

治療後的追蹤

  1. 一般若五年內無復發或轉移現象,大都表示已治癒了!放療後請配合醫生做定期追蹤檢查。
  2. 追蹤項目
  3. 問診、視診
  4. EB病毒血清: 在鼻咽癌病人治癒後,EB指數會下降;復發時,EB指數又會上升。因此EB病毒血清可當做鼻咽癌病人治療前後的反應指標。 鼻咽鏡電腦斷層檢查

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之早期併發症

指放療中及放療後數月內產生的,大都是暫時的,除「口乾舌燥」外,大都會恢復。

  1. 口腔破皮(100%):會發紅、破皮、流血,同時做化療會更明顯,影響飲食。應多漱口,注意口腔衛生,少吃辛辣及粗糙食物,勿塗抹軟膏。
  2. 口乾舌燥(100%): 因放療破壞唾液腺分泌,口水漸漸減少,形成乾性咽喉炎,是永久的後遺症。應多補充水分。
  3. 味覺喪失(30%):約2-4個月後會恢復。
  4. 皮膚炎:皮膚發紅、發黑、脫皮,約在放療一個月後恢復。應忌日曬,外出要穿高領衣服。
  5. 嘔吐感、掉頭髮:化療較常見。頭髮會在兩個月內長出。

放射治療的晚期併發症:

是放療後數月到數年後才產生的後遺症,都是不易恢復的。化療則很少有晚期併發症。

  1. 中耳積水:最常見因放療破壞耳咽管功能造成。可重覆用細針抽水治療。儘量勿放置中耳通氣管,因為會增加感染率。
  2. 牙齒病變:因放療後牙齒缺乏口水保護,蛀牙處易加速損壞。故放療前應將蛀牙做根管治療或拔除。
  3. 萎縮性鼻炎、鼻竇炎鼻粘膜被破壞所致,易有鼻痂、流鼻血、鼻涕,應定時請醫生清除。
  4. 口乾舌燥:如前。
  5. 牙關緊閉:是因咬肌放療後纖維化所致,預防法應在放療期多做咀嚼運動(如嚼口香糖)。
  6. 頸部僵硬:因頸部照射量大時引起皮下組織硬化。
  7. 感音性重聽:一年後才產生,高音頻較受影響。
  8. 骨壞死:很少發生,因蛀牙未處理而感染會導致下頜骨壞死,而鼻咽照射量較大時會使顱底骨壞死造成鼻出血。
  9. 內分泌功能低下:生長激素、甲狀腺素、性賀爾蒙等都可能降低,症狀不明顯,應抽血檢驗,若需要則補充賀爾蒙。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