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耳鼻喉頭頸部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 Neck
:::快捷選單
icon網路掛號 icon看診進度 icon即時動態 衛教專區 icon服務諮詢 icon交通指南 icon健康檢查 icon常見問答 該看哪一科
:::耳鼻喉頭頸部 > 公開資訊 > 相關作業手冊 > 耳鼻喉 頭頸部作業手冊

耳鼻喉 頭頸部作業手冊

引用 (19)
更新日期 2019/6/19 11:53:54
點閱 17578
 

第一節 職掌

第二節         權責

壹、            部主任

貳、            科主任

參、            主治醫師

肆、            總醫師

伍、           住院醫師

陸、            實習醫師及見習醫師

柒、           技術員

捌、            行政人員

第三節         作業要點

壹、            門診

1.        耳科

2.       鼻頭頸科

3.        口腔咽喉科

貳、            急診

參、            住院

肆、           手術

第四節          耳鼻喉科常見疾病介紹

壹、            耳科常見疾病

貳、            鼻頭頸科常見疾病

參、            口腔咽喉科常見疾病

第五節         侵入性處置作業流程

壹、            鼻咽內視鏡直達喉鏡(閃頻攝影)

貳、            局部治療(包括耳、鼻、喉科)

參、            過敏原測試(皮膚試驗)

肆、            鼻胃管置放

伍、            更換氣切套管

第六節         化學治療注意事項

第七節         病人安全事件通報流程

第八節         醫院評鑑標準(耳鼻喉科)

 

 

第一節   職  掌

壹、關於耳科病患之檢查診療事項。

貳、關於鼻頭頸科病患之檢查診療事項。

參、關於口腔咽喉科病患之檢查診療事項。

肆、關於研究發展計畫之策進及報行事項。

伍、關於臨床教學與訓練事項。

陸、關於有關業務之處理事項。

 

第二節   權  責

壹、部主任承院長、副院長之命、主任秘書之指導、監督,處理下列事項:

    一、主管業務之策劃與推進。

二、研究發展與臨床教學。

    三、所屬各級醫師及職員之工作調配與督導、考核。

    四、定期率領各級醫師巡視病房。

    五、出席各種重要會議及行政業務之處理。

    六、上級臨時交辦事項。

 

貳、科主任承部主任之指導、監督,處理下列事項:

     一、本單位醫療與行政業務之策畫、實施與建議。

二、指導各主治醫師,從事研究發展與臨床教學。

    三、所屬醫師之訓練、監督與考核。

    四、門診及住院病患之診斷與治療。

    五、巡視病房。

    六、臨時交辦事項。

 

參、主治醫師受主任之指導,處理下列事項:

    一、門診及住院病患之主治診療,教學病例之申請。

    二、每日率同所屬住院醫師及實習醫師巡視主治之病患,並指示診斷程序

    與治療原則

           三、負責住院及實習醫師之教學及臨床訓練。

    四、簽署病患之終期診斷、會診轉診醫囑。

    五、診斷證明之簽發。

    六、執行研究計畫及有關醫學之研究發展。

 

肆、部、科住院總醫師受部、科主任、主治醫師之督導,處理下列事項:

    一、醫療行政業務之處理。

    二、門診醫師工作調派、住院病患簽床、醫師值班表之釐定與調。

    三、與各部門業務協調聯繫及手術分配。

    四、會診、及住院病患之處理。

    五、各項證書之填寫。

    六、醫師差勤之派遣、籌畫新進醫師之招考事宜。

    七、醫學研究及主持住院醫師的讀書報告。

    八、各種會議之籌劃與準備工作。

    九、住院、實習、見習醫師之教學與醫療工作督導考核。

    十、臨時交辦事項。

 

伍、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處理下列事項:

    一、門診及住院病患之診療與處置。

    二、領導實習醫師診視檢查入院病患,記錄病歷以備查詢。

    三、協助上級醫師完成各項手術、追蹤檢查特定病例、醫學研究及完成實

    習醫師之訓練。

四、每日隨同上級醫師巡視病房並解釋病情。

五、依主治醫師或住院總醫師之指示,簽署出院醫囑、診斷書、會診單及各

種檢查申請單。

六、參加相關之醫學研討會。

七、臨時交辦事項。

 

陸、實習、見習醫師在上級醫師督導下,接受學術訓練。

    一、密切注意病患病情之發展與醫囑之實施情形。

    二、隨同住院醫師診視入院病患,書寫病歷記錄。

    三、接受上級醫師之指示,執行診斷程序與治療工作。

    四、參加部內各項研討會。

 

柒、聽語及鼻科技術員,受部、科主任及各級醫師的指揮、處理下列事項:

    一、評估及治療有語言缺陷者、執行大夫交辦各項聽力檢查與測試。

    二、取耳模、配助聽器。

    三、過敏原皮膚測試。

    四、操作聲音強度計、鼻腔阻力計與鼻竇超音波儀,並紀錄其結果。

    五、聽、語實習學生、代訓人員、實習、見習醫師之教學與臨床治療工作。

 

 

 

捌、行政人員受部、科主管直接指揮,負責處理行政綜合業務。

    一、公文處理及文稿之撰擬。

    二、與其他單位聯絡及協調事項。

    三、參加行政工作會議。

    四、文件收發、登記及電腦各種表報之處理。

    五、資料整理保管及統計。

    六、財產登帳、維修及出入管理。

    七、各項申請及員工請假之列管。

    八、區域內之安全檢查與查報。

    九、技工人員之調配管理。

    十、臨時交辦事項。

 

第三節  作業要點

壹、門診

    一、耳科

(一)    詢問病史   

    耳部-耳部外形是否有改變、聴力減退、耳鳴、疼痛和流膿等情形、上述情況是一側或兩側、是間歇性或持久性、是否頭痛、頭昏、房屋眩轉和噁心嘔吐。

    (二)檢查方法

        1、外耳有無紅腫壓痛及畸形。

        2、耳膜有無紅腫、穿孔及排泄物。

        3、耳道內有無異物、排泄物、盯、腫瘤、和血液。

        4、乳突部份有無紅腫及壓痛。

        5、有無自動性眼球震顫。

        6、凡有聽力障礙之病患,必須做聽力試驗:

(1)音叉試驗

韋勃氏試驗。

司華勃氏試驗。

雷尼氏試驗。

(2)電聽力測驗-此項測驗,可測定耳聾程度、區別耳聾病變位置   以及決定是否能配帶助聽器。

純音聽力檢查-分氣導聽力檢查、與骨導聽力檢查兩種。

言語聽力檢查-分言語接收聽閾及語言辨別聽閾。

特殊聽力檢查-用以鑑別耳蝸性、或後耳蝸性之感覺神經型失聽。

方法如下:

 響音重振試驗。

 音響衰退試驗。

 貝克斯聽力檢查。

聽阻聽力檢查-

        鼓室圖。

        歐氏管功能檢查。

        靜態電容。

        鐙骨肌反射作用檢查。

聽性電氣反應聽力檢查-利用電極裝置,給了刺激音後,在聽覺中樞路徑上,可測出發出來之生物電氣反應。

          耳蝸電圖。

        聽性腦幹反應。

 

(3)前庭功能檢查-凡有平衡失常者,均須作下列檢查:

小腦平衡檢查。

眼振電圖-

       注視眼振試驗。

         自發性眼振試驗。

         視標追蹤試驗。

          動景眼振試驗。

          頭位眼振與體位眼振試驗。

         溫差試驗。

上述聽力及前庭功能檢查,是本科一大特點,也是一項重要工作,必須把各項檢查填寫在聽力檢查表,及前庭功能檢查表內,以便一目了然,易於診斷。

 

    二、鼻頭頸科

        門診:

        (一)詢問病史

         1、望診

鼻部-鼻部是否有分泌物、鼻阻塞、疼痛、變形、流血、嗅覺消失和打噴嚏等情形。

頭頸部-頸部是否腫大、有無疼痛、屬一側或兩側以及發現時間。

鼻腔內望診-要注意鼻中隔有無彎曲、鼻甲腫大、鼻息肉或腫瘤存在、黏膜色質及其表面血管是否有擴張、分泌物多少及來源最為重要。

(一) 檢查方法

        鼻部檢查

1、觸診-以探針偵察各部組織,並以吸器清潔鼻內污物,更可補助診斷。

2、鼻腔計-檢查鼻腔氣流、阻力、功能等。

3、超音波儀-鼻竇內腫瘤的檢查與鑑別診斷。

4、X光照片-如疑有鼻竇炎、腫瘤及不明原因之出血,則需要用X光片,來幫助診斷,必要時可用(Contrast medium),以求更明確之診斷。

5、穿刺診斷-經檢查及X光照片,有鼻竇炎合併有蓄膿現象,則作穿刺手術,以排出鼻竇內的膿,並加以沖洗。

6、切片檢查。

   

鼻咽部檢查:

1、檢查前,須用3%Ephedrine及4%Xylocaine溶液噴入咽部,便可獲得清楚之探視。

2、檢查方法可用硬式或軟式鼻咽鏡經鼻孔或口腔來觀察鼻咽部。

3、如果鼻咽部有不正常現象,可用特殊X光照相術,攝取該部相片,以幫助診斷。

     

頸部檢查:

1、最主要探視頸部有無腫瘤,檢查腫瘤之特性,包括其生長速度、大小、形狀、有無壓痛感、腫瘤內有無脈動聲音以及生長位置是否和其他組織黏在一起等。

2、頸部腫瘤檢查必須詳盡,因為除甲狀腺瘤外,所有其他頸部腫瘤有八○%以上是惡性,大部份都是由鼻咽、咽下、喉部及口腔部之癌症轉移出來。

 

三、口腔咽喉科

    (一)詢問病史

        1、咽、舌、口腔部-是否有出血、味覺消失和吞嚥時有否疼痛情形。

        2、喉部-喉部是否疼痛、聲音沙啞、呼吸困難、咳嗽和痰中帶血等情形。

    (二)檢查方法

        咽部檢查:

        1、探視口腔黏膜、舌底和舌部運動情形,必要時需用手指觸摸檢查。

        2、探視後咽壁、懸雍體和軟顎情形。

        3、探視扁桃腺情形。

        4、必要時,做活體切片檢查。

喉部檢查:

1、觸診-用手指觸摸前頸部皮下之組織,以決定喉頭是否有固定、漲大及壓痛等情形。

2、鏡檢-以反光鏡探查聲帶、假聲帶、會厭等各部之組織,是否有異狀變化,並視情況需要,可用硬式直達喉鏡,或軟化纖維喉鏡檢查。

3、以聲音強度計及喉頻閃觀測鏡,檢查喉聲帶的發聲功能與病況。

4、必要時,可用X光攝影檢查,或活組織切片檢查。

 

貳、急診

(一)耳科

1、一般急診-由住院醫師帶領實習醫師處理,如遇較難之急診,住院總醫師及主治醫師一同參加處理。

2、急性中耳炎-須視情形而決定其治療方法。

3、嚴重之內耳疾病-須予以住院治療。

4、急性外耳炎-門診治療之。

5、耳部等外傷及骨折-視其病情之輕重而決定是否予以住院治療。

6、耳道之異物-於門診予以摘出。

 

(二)鼻頭頸科

1、 一般急診-由住院醫師帶領實習醫師處理,如遇較難之急診,住院總醫師及主治醫師一同參加處理。

2、 鼻部出血-情形較輕者,於門診施以鼻腔內凡士林紗布塞法、電燒或以藥物注射,病情較重者,則需住院治療之。

3、鼻部等外傷及骨折-視其病情之輕重而決定是否予以住院治療。

4、鼻腔之異物-於門診予以摘出。

5、其他疾病-如頸部膿腫等,則視其情形而定。

 

(三)口腔咽喉科

1、 一般急診-由住院醫師帶領實習醫師處理,如遇較難之急診,住院總醫師及主治醫師一同參加處理。

2、口腔咽喉部外傷及骨折-視其病情之輕重而決定是否予以住院治療。

3、咽部之異物-如魚骨等,於門診予以摘出。

4、急性扁桃腺炎及扁桃腺周圍膿腫-須予以住院治療。

5、上呼吸道及食道異物-經診斷後,應予住院施行急症手術。

6、喉管急性阻塞-如喉管水腫,瘤腫壓迫或喉管異物等,須於門診或手術室施以氣管切開手術。

 

參、住院

一、耳科

  (一)、記錄病患詳細病歷。

  (二)、每一患者須做全身檢查及實驗室檢查,例如血液,心電圖等。

  (三)、耳、鼻、咽喉各器官檢查,並詳載有關病情之結果。

  (四)、如有必要,須作X光攝影檢查。 

 

二、鼻頭頸科

  (一)、記錄病患詳細病歷。

 (二)、每一患者須做全身檢查及實驗室檢查,例如血液,心電圖等。

 (三)、耳、鼻、咽喉各器官檢查,並詳載有關病情之結果。

 (四)、如有必要,須作X光攝影檢查。

 

三、口腔咽喉科

(一)、記錄病患詳細病歷。

(二)、每一患者須做全身檢查及實驗室檢查,例如血液,心電圖等。

(三)、耳、鼻、咽喉各器官檢查,並詳載有關病情之結果。

(四)、如有必要,須作X光攝影檢查。

 

肆、手術

一、術前準備

  (一)、耳科:

1 、局部麻醉與全身麻醉-準備事項與一般外科同。

 2、 血型檢查。

(二)、鼻頭頸科

1 、局部麻醉與全身麻醉-準備事項與一般外科同。

 2 、注意口腔衛生-施行鼻手術者,須將鼻毛剪除,並分別清潔洗淨鼻腔或耳道內。

3 、血型檢查。

(三)、口腔咽喉科

1 、局部麻醉與全身麻醉-準備事項與一般外科同。

 2 、血型檢查。

   

二、術後注意事項:

(一)、耳科

        1、通常注意患者有無流血、腫脹、發炎、氣腫及呼吸困難等現象,並須視手術種類與部位而審慎處理。

        2、耳部手術者,例如乳突切除術鼓室成型術,耳聽骨硬化手術,均須注意其有無感染及聽力之增進。

(二)、鼻頭頸科

        1、通常注意患者有無流血、腫脹、發炎、氣腫及呼吸困難等現象,並須視手術種類與部位而審慎處理。

        2、施行頸部淋巴腺切除手術者,彈性繃帶於七日後始可除去。

         3、上顎骨或鼻部切除手術者,須注意其呼吸及手術後有無出血現象,第一次換藥時,尤須小心。

        4、施行人工血管置入術者,術後應立即安排胸部X光片檢查,並詢問病患有無呼吸困難情況,以排除氣胸之可能性。

(三)、口腔咽喉科

1、通常注意患者有無流血、腫脹、發炎、氣腫及呼吸困難等現象,並須視手術種類與部位而審慎處理。

2、凡施行喉切除手術者,對鼻胃管必須時常注意,七至十日方能拔出人工喉管於第三日後,內管每天換洗二次,內外管每週換一次。

3、扁桃腺手術者,如手術後有流血現象,須立即設法止血,如電燒灼、結紮或縫合。

4、施行內視鏡檢查者,須注意有無發熱、胸部悶痛及皮下氣腫等現象,必要時,對患者頭部與胸部作X光檢查,並禁止患者進用飲食至少六小時後再決定。

 

第四節       耳鼻喉科常見疾病介紹

壹、耳科常見疾病

◆中耳炎

症狀:耳漏、耳痛、聽力障礙

致病機轉:細菌由中耳通氣管進入中耳腔造成感染,最常見之致病菌為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Hemophilus influenzae.

診斷:耳鏡檢查,聽力檢查

治療:

急性中耳炎(病狀發生未超過三個月):口服抗生素10~14天

慢性中耳炎(病狀發生超過三個月):如有流膿情形,先控制急性感染現象(局部治療及抗生素治療),再考慮手術修補耳膜

積液性中耳炎:如觀察三個月尚未改善或air bone gap超過三十分貝,可考慮置放中耳通氣管

住院常規:

實驗室檢查:CBC, SMAC

影像學檢查:CXR

其他:EKG,修剪頭髮(特別是靠近患側之鬢角)

術後注意事項:勿先行拆除紗布,並少做吹氣或擤鼻涕之動作,待醫師同意後才可移除紗布

 

◆膽脂瘤

症狀:耳漏、耳痛、耳鳴、聽力障礙,頭暈

致病機轉:後天性膽脂瘤乃因反復急性或漿液性中耳炎,或長期中耳負壓及缺氣狀態,造成鼓膜鬆弛部或後上方凹陷袋,而由於凹陷袋內之上皮移行不良,脫屑物無法排出,累積而成瘤狀。

診斷:耳鏡檢查、影像學檢查(電腦斷層)、聽力檢查

治療:手術切除(鼓室成型手術,乳突切除手術等)

住院常規:

實驗室檢查:CBC, SMAC

影像學檢查:CXR

其他:EKG,修剪頭髮(特別是靠近患側之鬢角)

術後注意事項:勿先行拆除紗布,並少做吹氣或擤鼻涕之動作,待醫師同意後才可移除紗布

 

◆聽力障礙

症狀:耳鳴、重聽

致病機轉:耳垢堆積、中耳炎、聽小骨障礙、中耳積液、神經退化等

診斷:耳鏡檢查、聽力檢查

治療:移除耳垢、耳膜重建、抽取中耳積液、重建聽小骨、配戴助聽器等

住院常規:

 

◆暈眩

症狀:天眩地轉、噁心、嘔吐、頭痛

致病機轉:良性姿勢性陣發性眩暈、急性前庭神經發炎、美尼爾氏症、偏頭痛、基底動脈循環不全、外淋巴廔管、小腦橋腦角瘤等

診斷:病史詢問、耳鏡檢查、聽力檢查、前庭功能檢查、Dix-Hallpike檢查、腦幹神經反射(ABR)、影像學檢查(核磁共振)、頸部超音波檢查等

治療:臥床休息、症狀治療、前庭復健運動、限鹽限水、利尿劑等。

住院常規:

 

貳、鼻科常見疾病

◆鼻竇炎

症狀:流鼻膿、鼻涕倒流、慢性咳嗽、嗅覺異常、鼻塞、臉頰腫脹庝痛、發燒、身體不適、厭食等

致病機轉:細菌感染(最常見為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Hemophilus influenzae)、病毒感染、解剖結構異常、上頜臼齒根感染

診斷:鼻鏡檢查、內視鏡檢查、細菌培養、影像學檢查(X光或電腦斷層)、、

治療:急性鼻竇炎(症狀不超過三個月):抗生素治療、鼻竇沖洗

慢性鼻竇炎(症奬超過三個月):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鼻中隔矯正手術

住院常規:

實驗室檢查:CBC, SMAC

影像學檢查:CXR

其他:EKG,過敏原檢查(皮膚測試)、修剪鼻毛

術後注意事項:勿進食過熱之食物、勿用力擤鼻涕及咳嗽

 

◆過敏性鼻炎

症狀:打噴嚏、流鼻水、鼻癢、眼睛周圍癢

致病機轉:過敏性鼻炎是屬於第一型過敏反應,患者接解到過敏原後,即促使特異性IgE抗體結合,發生在肥大細胞(Mast cell)及嗜鹼性細胞(Basophil)表面,此抗原(再吸入)與抗體複合物結合可促使細胞內釋出組織胺等物質,促使鼻黏膜血管擴張與滲透性增加以及黏液腺分泌增多。

診斷:病史詢問、鼻鏡檢查、實驗室檢查、週邊血液檢查、皮膚試驗、IgE抗體測定

治療:避免接觸過敏原、抗組織胺藥物、類固醇藥物、減敏療法

住院常規:

◆鼻出血

症狀:流鼻血

致病機轉:外傷、腫瘤、高血壓、凝血功能異常等

診斷:鼻鏡檢查、內視鏡檢查

治療:血管收縮劑、化學或電燒灼、鼻填塞、血管結紮法

住院常規:

實驗室檢查:CBC, SMAC

影像學檢查:CXR

其他:勿用力擤鼻涕及咳嗽,如有foley務必於二十四小時內抽掉balloon中的水,以免組織壞死

 

◆鼻咽癌

症狀:頸部腫塊、鼻塞、鼻出血、複視、聽力障礙、耳鳴、頭痛等

致病機轉:尚不明瞭,可能與遺傳、環境、EB病毒感染有關

診斷:鼻鏡檢查、內視鏡檢查、病理切片檢查、實驗室檢查(EB病毒抗體力價)、影像學檢查(電腦斷層,核磁共振)

治療: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手術治療(僅限於復發性)

住院常規檢查:

實驗室檢查:CBC, SMAC

影像學檢查:CXR

 

參、口腔咽喉科常見疾病

◆聲帶腫瘤

症狀:聲音嘶啞、發聲因難

致病機轉:長期使用聲音、發聲習慣不良

診斷:喉鏡檢查(內視鏡檢查)

治療:語言治療、手術治療

住院常規:

實驗室檢查:CBC, SMAC

影像學檢查:CXR

其他:宜禁聲一個星期

 

◆扁桃腺炎

症狀:喉痛、吞嚥庝痛、發燒、耳痛、頸部淋巴結腫、口臭等

致病機轉:細菌感染(最常見為group A hemolytic Streptococcus)

診斷:口腔檢查、細菌培養

治療:抗生素,如反覆發炎,可考慮扁桃腺切除手術

住院常規:

實驗室檢查:CBC, SMAC

影像學檢查:CXR

其他:EKG

手術後注意事項:宜進食冷流食物

 

◆睡眠呼吸中止

症狀: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白天嗜睡、精神不濟

致病機轉:尚不明瞭,可能與上呼吸道之結構、肌肉張力不佳,或側咽脂肪堆積有關

診斷:理學檢查、整夜睡眠檢查(多重睡眠生理紀錄儀)

治療:

重度:鼻罩式陽壓呼吸器

中度或輕度:減重,牙套,無線電波軟腭手術、雷射懸壅垂手術、扁桃腺切除,腺樣體切除,懸壅垂整型手術,

住院常規:

實驗室檢查:CBC, SMAC

影像學檢查:CXR

其他:EKG

手術後注意事項:宜進食冷流食物

 

◆口腔癌

症狀:口腔腫塊、頸部腫塊、口腔潰爛、吞嚥疼痛、吞嚥困難、喉部異物感

致病機轉:尚不明瞭,但與抽煙、喝酒、吃檳榔有相當大之關係

診斷:口腔檢查、病理切片檢查、細胞學檢查、影像學檢查(電腦斷層,核磁共振)

治療:手術廣泛切除、頸部淋巴廓清手術、下頜骨或上頜骨切除、胸大肌皮瓣重建、游離皮瓣重建、化學或放射線治療

住院常規:

實驗室檢查:CBC, SMAC

影像學檢查:CXR

其他:EKG

手術後注意事項:注意引流管量、顏色及味道、口腔內分泌物之清除、氣切傷口之照護、術後營養之補充等

 

◆喉及下咽癌

症狀:聲音嘶啞、頸部腫塊、喉部異物感、吞嚥困難、吞嚥疼痛、發聲困難

致病機轉:尚不明瞭,但與抽煙、喝酒有相關

診斷:喉鏡檢查、病理切片檢查、細胞學檢查、影像學檢查(電腦斷層,核磁共振)

治療:全喉切除、部份喉(咽)切除手術、頸部淋巴廓清手術、胸大肌皮瓣重建、游離皮瓣重建、化學或放射線治療

住院常規:

實驗室檢查:CBC, SMAC

影像學檢查:CXR

其他:EKG

手術後注意事項:注意引流管量、顏色及味道、口腔內分泌物之清除、氣切傷口之照護、術後營養之補充等

 

◆喠液腺腫瘤

症狀:頸部腫塊

致病機轉:尚不明瞭

診斷:病史詢問、理學檢查、細胞學檢查、影像學檢查(電腦斷層,核磁共振)

治療:手術切除(保留顏面神經)

住院常規檢查:

實驗室檢查:CBC, SMAC

影像學檢查:CXR

其他:EKG

手術後注意事項:注意引流管量、顏色及味道等

 

◆深頸部感染

症狀:頸部觸痛、頸部腫脹、發燒、意識昏迷

致病機轉:齒源性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發炎、食道異物等

診斷:病史詢問、理學檢查、細胞學檢查、影像學檢查(電腦斷層)

治療:抗生素治療、手術切開引流等

住院常規檢查:

實驗室檢查:CBC, SMAC

影像學檢查:CXR

其他:EKG

手術後注意事項:注意引流量、顏色及味道,注意生命跡像等

第五節       侵入性治療作業流程

 

◆鼻咽內視鏡、直達喉鏡(閃頻攝影)

一、目的:為清楚觀察鼻咽、喉頭等較深處不易檢查之部位

二、準備用物:

1.    取換藥碗三個,第一個換藥碗倒入酵素+水〈比例1:125〉,第二個換藥碗倒入蒸餾水,第三個換藥碗倒入75﹪酒精,分別放入口表切棉浸濕。

2.    將口表切棉分別撕成ㄧ小片,以利消毒。

三、消毒步驟:

1.    取酵素棉一片包覆內視鏡管壁,由頭端向尾端擦拭,共三次。

2.    取蒸餾水棉一片包覆內視鏡管壁,由頭端向尾端擦拭,共三次。

3.    取75﹪酒精棉一片包覆內視鏡管壁,由頭端向尾端擦拭,共三次。

4.    將鼻咽喉內視鏡放入OPA消毒液內消毒。五分鐘後取出,再用蒸餾水沖洗乾淨即可。

四、流程:

1.    適度之鼻腔或口咽局部麻醉(Xylocaine局部噴灑或Cocaine局部浸潤)。

2.    以左手持鼻咽鏡,右手扶軟質鏡身前方(喉鏡則由右手握緊,左手輕拉受檢者之舌頭),輕輕地將鏡身往鼻孔內送(喉鏡則是往口咽部位推進),直到目標出現為止。

3.    輕微轉動鏡身以求各個部位都能清楚探察。

五、OPA濃度測試:

1.    取出OPA使用有效期限為兩星期,需註明使用日期及有效日期。

2.    將OPA專用試只放入OPA消毒液內,浸濕前端,取出靜待90秒後,觀測試紙對照是否為紫色,或顯色異常。〈因OPA消毒液屬揮發性,久置試紙即便回原狀。〉

3.    前三個月每天需使用OPA專用試紙測試濃度。之後,有效期限前7天需每天測試濃度。

 

◆局部治療

一、目的:為去除膿液、滲出物或結痂,以方便耳鼻喉科之理學檢查。

二、準備:

1.        用物準備:抽吸管、ENT棉枝、2X2紗布、Xylocaine。

2.        病人準備:

*核對病患、核對抽吸部位及解說抽吸之目的與過程。

*拉上隔簾予隱蔽之環境及適當之空調。

*協助病患採取坐姿或平躺並露出抽吸部位。

*給予適當之心理支持以減少病患之心理恐懼。

 

◆皮膚試驗

一、目的:

1. 測定過敏原反應,有助確定診斷及有利於環境控制,減少過敏原刺激。

2. 做為減敏治療之依據。

二、準備:

1.      用物準備:過敏原測試用藥(共32種)、酒精棉片、八爪器四個、彎盆一個、血壓計、急救車、Epinephrine(1:1000)1瓶。

2.      病人準備:

*          醫師看診時依需要開立過敏原測試檢查。

*          向病人解說檢查目的及過程。

*          採坐姿,露出兩手前臂內側。

三、流程:

1.          以酒精棉片消毒兩手前臂內側。

2.          用八爪器沾取過敏原試劑,依序將沾有過敏原試劑之八爪器壓印於兩手前臂內側;壓下時,壓力施在八爪器左側2-3秒,並眼視之四支柱腳,壓陷皮膚凹下約0.5公分;再將壓力施在八爪器左側2-3秒,並眼視之四支柱腳,壓陷皮膚凹下約0.5公分,拿開八爪器,完成測試。

3.          取另一個新的八爪器,放入架中,蓋好瓶口,等待下一位測試。

4.        等待10分鐘後,判讀陽性控制之反應;15分鐘後,判讀過敏原反應。

5.        告知病人在等待反應過程中,若檢查部位有紅癢狀況,請勿觸摸,以免影響結果之判讀。若有任何不適情形,請告知醫師或護理人員。

6.        若病人有休克反應時(臉色蒼白、呼吸困難、血壓下降、蕁麻疹、噁心嘔吐、意識喪失),視情況需要,採取急救措施。

7.        測試後15分鐘,回原看診診間,由醫師判讀測試結果。

8.          根據過敏原檢查及身體檢查和病史做診斷是否有過敏性疾病。醫師將根據病情建議病人後續的環境控制、藥物治療或減敏治療。

四、附註:

過敏原試劑至於冰箱2-8℃,可保存3年。當疫苗有沉澱物或變質時,應立即停用。

 

◆鼻胃管置入

一、目的:更換鼻胃管供給病人液體食物或藥物。

二、準備:

1.        用物準備:胃管、2X2紗布、K-Y Jelly、治療巾、70cc灌食空針、聽診器、無菌手套、紙膠。

2.        病人準備暨流程:

*        核對病患並向其解說更換胃管之目的與過程。

*         以治療巾圍病人頸部,並協助病患採半坐臥姿勢。

*         協助醫師更換胃管及測量胃管插入之長度:以胃管測量病人胸骨底至鼻樑之距離,然後在管上做一標記。

*         胃管插入口中或由鼻內插入時囑病人緩緩嚥下至標記處。

*          協助醫師以灌食空針由胃管打入空氣,並且聽診胃部以確定胃管是否在胃內或反抽是否有食物,最後以紙膠固定胃管在鼻樑處。

三、注意事項:

1.        更換胃管時宜觀察病人呼吸、脈博情形及是否有咳嗽現象,避免插入氣管。

2.        確定胃管是否在胃內,避免灌食時造成吸入性肺炎。

3.        胃管必須固定好,固定處皮膚應擦拭乾淨以防胃管脫落。

4.        教導家屬灌食方法,所灌食物或藥物,宜將空氣排出緩緩灌入,灌完後再抽30cc溫開水灌入以沖淨管內食物。

5.        灌食時,病人若有異常情形應立即停止灌食。

 

◆更換氣切套管

一、目的:更換氣切套管以免日久髒污或痰液阻塞。

二、準備:

1.        用物準備:新氣切套管、3X3Y紗、K-Y Jelly、氣管固定帶、無菌手套、紙膠、抽吸管。

2.        病人準備暨流程:

        核對病患並向其解說更換氣切套管之目的與過程。

          以治療巾圍病人頸部,並協助病患採半坐臥姿勢。

          務必將新的氣切套管準備妥當,才可動手移除舊氣切套管,切勿先行拔除舊管。

         動作務必輕柔,以免刺激患者氣管造成不適,固定帶鬆緊適宜。

三、注意事項:

1.        更換氣切套管時宜觀察病人呼吸、脈博情形及是否有咳嗽現象,避免缺氧情形。

2.        氣切套管必須固定好,以防脫落。

3.        氣切套管前宜置放遮布,以防咳嗽將痰液噴出。

 

第六節 化學治療注意事項

 

化學藥物治療可能有一些的副作用,大部分的副作用在化學治療結束後會逐漸消失。這些副作用發生的機率及嚴重程度,依個人所接受的化學藥物種類及劑量不同而有差異。副作用的發生並不表示病情惡化,副作用的嚴重程度與治療結果並不相關。若有副作用發生應與醫護人員討論及處置。

 

常見的副作用及處理方法:

 

(一)噁心、嘔吐:

1.        治療前2小時避免吃太多食物,以防止嘔吐。

2.        採少量多餐。

3.        嘔吐後應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潔與舒適。

4.        食物儘量清淡,避免油膩及辣味的食物。

5.        可以吃些糖果、酸梅或較乾的食物如麵包、饅頭等,以減輕噁心嘔吐的情形。

6.        不要吃太甜或太油膩的食物。

7.        儘量攝取水分,如喝湯、水、果汁等方式補充水份。

8.        必要時依醫囑給予止吐藥劑。

9.        如果因嘔吐而無法進食時,持續且超過24小時以上,或有脫水現象時應告知醫生。

10.    噁心嘔吐的情形依個人體質及所接受的化學藥物種類及劑量不同而有差異,一般於治療後3-5天會漸漸消失。

 

(二)食慾不振:

1.  少量多餐,採高熱量、高蛋白飲食。

2.  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及環境進餐。

3.  遵照醫囑服用增加食慾的藥物。

 

(三)腹瀉:

1.  避免攝取過量的油炸食物,嚴重時可考慮清流質飲食,如:米湯、果汁等。

2.  採低渣的食物,多補充水分,以防止脫水。

3.        依醫囑給予止瀉藥劑。

4.        保持肛門外清潔、乾燥。如廁後可以使用清水清洗來減少肛門皮膚刺激。

5.        腹瀉不止或腹部絞痛持續超過一天,應儘速就診。

 

(四)疲倦、倦怠、無力感:

1.        宜多休息,增加營養攝取。

2.        當有疲倦感出現時,就應該休息一下。

3.        儘可能維持個人的平常生活。

 

(五)掉頭髮:依不同藥物及劑量產生不同程序的頭髮脫落,有的化學治療不會掉頭髮。

1.  一旦停止化學治療後,頭髮又會漸漸長出來。

2.  預先剪短頭髮。

3.  準備假髮、絲巾。

4.        整理頭髮時,動作儘量輕柔。

5.        使用溫和的洗髮精與軟毛梳子。

6.        減少洗頭、梳頭、燙髮的次數。

 

(六)口腔粘膜炎:

1.  食用軟的、清淡的食物以避免刺激口腔。

2.  若十分疼痛,可含些碎冰,減輕疼痛。

3.  每次吃完東西後漱漱口。

4.  若破損情況十分不適,可請醫師開藥物治療。

 

(七) 白血球、血小板減少:

1.  白血球數目低下時,請避免接觸感冒的人。儘量休息及攝取營養豐富的食物 ,以促進血球之恢復。

2.  平時戴口罩,避免去人群較多地方。

3.        白血球低下合併發燒發冷須儘快回醫院門診或急診找醫師處理。

4.        勿食用未煮熟的食物。

5.        各類食物應均衡攝取,但對蛋白質的攝取需較高,動物性蛋白質可以提高免疫立及修復受損的組織。

6.        家中保持整齊,室內暫不放鮮花、盆栽。垃圾桶需加蓋。

7.  由於血小板低下時,容易出血應小心避免碰撞、割傷及重壓。

 

(八)皮膚色素沉著及指甲變色:

1.  避免陽光直接曝曬,可穿著長袖衣服或帶帽子稱傘。

2.  指甲予以保護,定期修剪。

 

(九)生殖系統:

1.  女性方面:月經停止或不規則,中年婦女則更年期提早來臨。

2.  男性方面:會影響精蟲的數目及活動力。

 

(十)排泄系統:少數藥物,例如: endoxan可能引起膀胱炎。

1.  多喝開水,在治療當天喝入2000~3000cc的水份。

2.  勤上廁所,一有尿意即刻去解避免憋尿。

第六節       病人安全事件通報流程

病人安全事件通報表填報說明

一、         如發生病人安全事件請於意外事件發生之二十四小時內,由事件發生地點或病人所屬之相關單位填寫「台中榮總病人安全事件報告表」進行病人安全事件通報;通報流程請見流程圖。(通報表格請至各病房護理站或病人安全委員會網頁下載 http://www3.vghtc.gov.tw/psc)

二、         此通報所定義之病人安全事件,係指病患在門診、急診或住院病患完成住院手續後至完成出院手續前,所發生導致病患、院內同仁傷害、設備毀損或衝突糾紛之事故或偶發傷害之醫療錯誤(不論是否造成病患傷害)均為之。(含自殺、割傷、燙傷、走失、暴力行為、病患辨識錯誤、輸送病情突發變化、輸血錯誤、給藥錯誤、手術錯誤、集體院內感染等;跌倒事件請填寫跌倒事件報告表)

三、         當意外事件造成人員身體嚴重的傷害或死亡、設備毀損需動支大量經費修復及衝突糾紛可能訴諸法律時,需加會政風室及社工室。

四、         當意外事件造成危及生命安全(嚴重及永久性器官傷害或死亡)、發生糾紛、訴諸法律時,得由一級單位逕呈主秘室以上長官,並同時知會病人安全委員會。

五、         病人安全事件通報均需以具名方式進行通報。

六、         本會將於收到通報後儘速回覆給您,並儘速進行相關調查,調查終結後我們會儘速將相關結果及建議改進方案回覆給您,並持續監測,以避免類似錯誤再次發生。

七、         本通報非以懲罰為目的,在調查過程中會對您的資料保密,希望藉由您的通報來改善本院系統性的錯誤,達到藉由錯誤學習的目的,避免導致病人更重大的危害,提升本院病人安全確保醫療品質,感謝您的通報,謝謝!!

 

第七節       醫院評鑑標準(耳鼻喉科)

·      中華民國七十九年九月十九日行政院衛生署 衛署醫字第900646號公告。

·      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四日行政院衛生署衛署醫字第82714833號公告修正。

·      中華民國八十三年二月二十二日行政院衛生署衛署醫字第83007827號公告修正。

·      中華民國八十五年五月十六日行政院衛生署衛署醫字第85021774號公告修正。

·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五月八日行政院衛生署衛署醫字第0910033852號公告修正。

壹、醫院條件

項  目

標  準

備  註

一、設施

  1. 具基本急救之設備及場所。
  2. 手術室一間(可與外科共用)。
  3. 藥局(全院共用)。
  4. 實驗診斷科。
  5. 放射線診斷科。
  6. 供應室。

 

二、師資及人員

  1. 專任之耳鼻喉科專科醫師三名以上。
  2. 專任之耳鼻喉科特殊檢查或聽語檢查治療之醫事人員一名以上。

該專任人員需由耳鼻喉科醫學會認可,並須加入為耳鼻喉科醫學會之相關會員。

三、醫療業務及設備

門診及檢查:

設備:

  1. 完整之耳鼻喉科診療機組(單面二組,雙面一組等於兩組單面)。
  2. 纖維內視鏡一套。
  3. 鼻竇內視鏡一套。
  4. 聽力檢查室一間(須包括有隔音室及醫院用標準純音聽力檢查儀、聽阻檢查儀)。
  5. Frenzel's glasses一套。

應診及檢查人次:

  1. 耳鼻喉科應診人次:每月平均一千人次以上。
  2. 聽力檢查人次:每月平均二十人次以上。
  3. 內視鏡檢查人次:每月平均二十人次以上。

住院:耳鼻喉科住院人次,每月平均十五人次以上。

手術:

設備:

  1. 一般外科手術器械。
  2. 鼻中隔及鼻甲手術器械一組。
  3. 內視鏡鼻竇手術器械一組。
  4. 中耳手術器械一組。
  5. 喉顯微手術器械一組。
  6. 扁桃腺及腺樣體手術器械一組。
  7. 手術顯微鏡一組。
    耳鼻喉科住院手術人次,每月平均十二人次以上。其內容並應符合附表所列之標準。

急診:需有專人二十四小時應診。

設備:有急救場所及設備(如氧氣、抽吸機、氧切組、氣管插管組、呼吸機、心電圖等、可全院共用)。

四、品質管制

  1. 病歷紀錄:門診、住院、手術、出院(轉院)及死亡等紀錄必須完整。
  2. 手術標本應作病理檢查。
  3. 科務及學術研討會摘要紀錄應完整。

 

五、實地作業評估

  1. 門診作業。
  2. 住院作業。
  3. 手術作業。
  4. 各項特殊檢查作業(聽力、前庭功能檢查)。
  5. 床邊作業及其他臨床教學指導作業。

以住院醫師面談行之。

貳、教學師資及訓練名額

項  目

標  準

備  註

一、專任專科醫師

三名以上且取得耳鼻喉科專科醫師資格。

 

二、訓練名額

新增之受訓人數不得超過其專任專科醫師人數之三分之一,但新增至第七名(含)以上時,則應每四名專任專科醫師招收一名住院醫師。

 

參、教學設施

項  目

標  準

備  註

一、教學場所

適當面積之討論室及圖書室 (可共用) 。

 

二、教學設備

  1. 投影機及放映機各一部。
  2. 電視示範機(VCR)或電腦光碟。
  3. 耳鼻喉科參考書籍(五年以內版本二種);專科雜誌(一年以內版本二種)。
  4. 解剖標本設備及各種示範模型與掛圖。

參考用

肆、教學內容

項  目

標  準

備  註

一、教學課程

需符合耳鼻喉科專科醫師訓練課程綱要。

 

二、教學活動

科務會議每月至少召開一次,討論科務行政及對門診、出入院、手術、併發症、死亡及各項特殊檢查資料之探討。

學術討論會(應摘要紀錄):

  1. 新知或讀書討論會或專題討論會每月至少三次。
  2. 學術發表:每年至少刊登論文一篇(限定於中耳醫誌、SCI 雜誌或Index Medicus收錄雜誌),及發表口頭或海報二篇。
  3. 列舉各住院醫師學術發表之時間及題目。

 

伍、研究

計畫及成果。

 

 

附表:住院手術分項最低標準人次數

項  目

年標準人次數

鼓室成形術或乳突手術

十二

鼓室引流或通氣管植入術

十二

鼻中隔或下鼻甲切除術

十二

內視鏡鼻竇手術

十二

扁桃腺或增殖體切除術

喉顯微手術

合  計

六十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