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健康管理中心 > 衛教專區 > 健康資訊 > 健康問題篇

糖尿病

引用 (3)
更新日期 2021/12/29 15:48:27
點閱 2754
新聞標題 : 空白圖示

糖尿病衛教

空白圖示
發表人 : 空白圖示 王萱惠醫師 分隔線 發佈日期 : 空白圖示 2019-08-22
空白圖示
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
 
正常情況下,吃進去的食物會分解成葡萄糖,再藉由胰島素將葡萄糖帶進細胞,提供細胞利用成為身體能量來源,或儲存在攤臟、肌肉、脂肪細胞等。胰島素是由胰臟分泌的一種荷爾蒙,當患者有糖尿病時,常產生「胰島素抗性」,也就是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作用不敏感,導致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充分被身體細胞利用,造成血液中葡萄糖升高。當空腹血糖大於100 mg/dL或糖化血色素大於5.6時,就需進一步追蹤。


糖尿病的危險因子包括:糖尿病家族史(父母、兄弟姊妹罹患糖尿病)、年齡大於45歲、體重過重、曾有空腹血糖異常或葡萄糖耐受性不良、缺乏運動、高血壓或高血脂等。
 
糖尿病初期通常無症狀,血糖上升比較高時,會出現多吃、多喝、多尿所謂三多之症狀、體重減輕、易疲勞、皮膚搔癢(女性易外陰部搔癢)、視力減退、抵抗力減低和傷口不易癒合等症狀。但部分被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沒有出現上述症狀,故若屬於罹患糖尿病之高危險群者,需定期健康檢查及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糖尿病的治療包含生活型態改善(減重、運動、飲食控制)。運動可改善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以及降低胰島素抗性。在生活習慣調整後沒有辦法達到血糖控制目標時,應該積極藥物介入,包含口服藥以及針劑胰島素等。

大部分的人在發現罹患糖尿病時胰島細胞功能已有一定程度的受損,因此多數患者需長期藉由藥物協助血糖控制,但仍有部分的患者在良好的血糖控制及規律的生活習慣(飲食、運動)下,有減藥或甚至停藥的可能。是否能夠減藥或停藥需經由醫師評估。


規律的藥物使用及定時自我監測血糖極為重要,切勿任意停藥。若沒有定時服藥或擅自停藥,可能造成血糖波動而產生併發症。糖尿病的併發症包含急性與慢性:

急性併發症包括酮酸中毒、糖尿病高滲透壓狀態、低血糖等。其中低血糖常發生於服藥過量、服藥後未進食或飲食不規律,可能出現冒冷汗、手抖、頭暈、心跳加速,甚至昏迷。因此出現疑似低血糖症狀時,應立即服用含葡萄糖之飲料或糖類食物。若症狀未緩解應盡速就醫。建議糖尿病患者出門時隨身攜帶糖果或含糖飲料以備不時之需。


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則可能引起慢性併發症,包含大血管病變(中風、心肌梗塞、足部病變)、小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腎病變、週邊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最終可導致失明;腎病變最終可導致終身洗腎。
 
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糖尿病防治手冊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糖尿病與我
回頂端